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诗读诗难为诗

(2015-09-13 08:27:11)
标签:

佛学

宋词

旧体诗

现代诗

海子

分类: 随心杂谈
爱诗读诗难为诗                           爱诗读诗难为诗 
   
    经常会在网上读到很多诗,心中无名地生出一个疑问:写诗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是因为诗歌字数少、比较容易“写”,还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诗?记得,从小时候读第一首诗开始,我便一直崇敬会写诗的人,觉得诗是从他们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声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朴实的人们培育了诗的魂魄,秀丽的山川孕育了诗的灵气。因为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令多少文人和布衣,以各种痴迷上演着万种风情。
    我喜欢诗,喜欢它的美能落在我的心上,喜欢它能与心灵产生共鸣。但是,也许是受诗的形式推敲的束缚,也许是觉得难以驾驭,自己写诗,却是我一直不愿意触碰的话题。 
    不过,我喜欢读诗。总觉得,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本诗集,我们人生就是一首诗。这首诗,在甜美的浪漫和严酷的现实之间,始终不繁不琐,条理有序,落红有情,流年无声。 
    这些诗,字里行间都写满旖旎。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惊喜。这些诗,有自由直率的现代诗,也有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古典诗。
    现代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子的九月。那里,琴声呜咽、泪水全无;那里,有一个卧轨自杀的海子。一直觉得,海子是一个天生写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写诗。一直喜欢他禅意且诗情的句子,可是,把诗写到死亡,写到自杀,确实又很让我吃惊。
    至于古代的,读宋词也许多一些。我喜爱宋词的清澈婉丽,喜爱宋词的句式。觉得,唐诗像一片高远的天空,宋词却像一片深沉的湖水。我读的唐诗不是很多,诗经也看过一些。我不知道诗经之前的诗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宋词最初的影子。这些诗词,即便是隔着岁月流逝的沧桑,每次读起,我都觉着别样的美丽。
    生活中,我们总是要歌颂一些什么东西。一泓清泉,一座古桥,一棵枫树,一张相片,一朵花儿……我们细细品味平淡的生活,终要有一份美好来支撑,往往便会有写诗的憧憬。
 
              爱诗读诗难为诗

    少年时游了一趟峨眉山,山上有万年寺、清音阁、洗象池、牛心亭等名胜,我试着写了几首纪游的旧体诗,也是我第一次写诗。旧体诗写出来很容易太老气,现在回看,不像十几岁人写的东西。对于旧体诗,由于它的格律要求极严,后来我也是极少写的。
    其实,现代诗我也几乎没有写,天生便觉得诗歌不合适我,和绘画与音乐一样,我没有这个天赋。我心中的诗,不但要注重文采,而且要讲求韵味,还要讲求“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要在一池墨香中,为你种一篱风月,让你看一路风景。
    对于韵律,当今一些人认为它“束缚思想”,我也曾经听信此言,写过几首不讲平仄粘对的诗作。后来才明白,讲求格律,讲求平仄,正是中国传统诗词的一大长处,是最能表现汉语音节美感的一种艺术,不能轻易违背。
    我始终认为,文采是写作者最基础的东西。我们用汉语写作,就必须明白常用词的含义。对一些词语,我们用言语表述也许没有问题,但写诗作文,还要看自己深层次的感悟。一些修饰得十分精彩的句子是带着清露的,会给人以美好,让人有清水涤心的澄澈。
    诗,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勉强不得。诗人就是写诗的人,为写诗而生的人,我见到这样的人,总是十分尊敬。因为,他们做了我做不到的事。
    对我来说,其实能读懂诗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想来,这世上千般万般的好诗,都是在静中生成的,如洁静素雅的心。觉得,诗和阳光、空气、水一样,都是美好的东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就诗词而言,我也许还没有入境。虽如此,我却依然喜欢读诗,为了能遇到更好的自己,给心灵一份开阔。其实我也知道,要真正读懂诗、写好诗,是需要一生学习的。前不久,朋友给我推荐了莱昂纳德•科恩的诗,读后,十分惊奇他能把欲望、遗憾、痛楚、爱和希望表现得那样出色。他的诗,他的游吟生涯,又告诉了我许多与诗不一样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富贵与贫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