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
岁月两个字,有些缠绵,盛放着我所有的悲喜。夏天一到,常常会温柔地想起老家的庭院,想起院子里的那颗梧桐树,怀念在庭院里度过的那些夏日光阴。
记得琼瑶有部小说叫《庭院深深》,第一次见着这个名字,便心动不已,立刻就想到了欧阳修的《蝶恋花》,想到了词中的那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很喜欢“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几个字,李清照似乎也很欢喜,并用它作为开头,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看来古今的爱好有些略同,千年前的人就为庭院深深痴迷,今朝的琼瑶也以它为题,写出了一部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我的老家,四周山丘耸立、绿树葱茏、环境优美,每当夕阳落山的时候,老屋便被笼罩在一片橘红的霞光里。那样的美不用任何修饰,它的自然风景是得天独厚的。
老家的庭院,四间平房带配房,是那种普通的川东民居。庭院东边卧室的窗外有一棵黄桷树,枝干斜逸。夏日里的时候,它会远离浮躁,播下一片浓荫,种出一窗风月。
母亲喜欢侍弄花草,在那些阳光正好的日子里,斜阳温暖而宁静地投射在院子的青石板上,总是看见母亲在为着那些悄无声息的生命,为着那些翠嫩欲滴的葱茏,更为着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闲静,操劳不已。
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沉寂无语的它,和朴素的庭院静默成了永恒。虽然年年修剪,一到夏天仍浓荫如织,遮蔽得庭院深深如许。院子的影壁墙前,有一个假山水池,里面养着一些各式各样的鱼。假山水池与梧桐相依相伴,也相得益彰,点缀得庭院清雅而幽静。
自从外出读书,我便离开了家乡,在岁月流转中,一直与老家若即若离。三年前的夏天,因为要处理老家的住房拆迁,又回去住了几日。这些年在外面走南闯北,回去后,发觉还是家乡的山水更亲切,踏进老家庭院的刹那,我便感到了岁月的慈悲。
庭院虽深深,终隔不住风烟尘世。历经岁月的沧桑,老屋早是斑驳不已,唯有一座庭院,半盏清风,隔着光阴的墙,长着绿意的青苔,记载着老屋的繁华与落寞光景。
这些年,老屋是我伯母一家在居住。身材高挑的伯母,年轻时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加上长着一副四川女子温婉的模样,自然集恩宠于一身。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伯母中年守寡,为了抚养子女,一直没有再嫁,纵有千般苦楚,也只有付诸东流,宛如逝水。
回去的当晚,伯母让我依旧住在东厢房里。望着窗外的庭院,月光如流水般从澄碧的天空倾泻下来,清纱似的洒在院子里,把小院装填得满满的。那弥漫着薄雾一样的清幽淡雅,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依然是一地的青涩,永恒的美丽。
晨曦微露时,早起的鸟儿在树枝间跳跃鸣唱,啾啾之声婉转清脆。晨光透窗而入时,拉帘推窗,深嗅了一口窗外的清新空气,在一股熟悉的农家气息中还夹杂着花的香味。原来窗前石条上有几盆夏花,在浅浅的绿中,散发着无关风月的美丽。
午后,搬一把藤椅,沏一壶清茶,握一手书卷,淡淡的坐在院子浓荫下,看着白云在天上悠然,感受清风绕肩的惬意。十分喜欢这种悠然的感觉,浓淡相宜,不刻意,不负累。倦怠时,舒一下腰肢,啜一口香茗,看翠绿爬满老墙,一眉静简,几许闲情。
夜晚,有些燥热难眠,便推门步入庭院,只见月光滤过树叶,在池水中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鱼儿追逐着月影游弋,真是一种温馨可人的恬静。这时候,心也慢慢沉寂,开始思考缠绕于身的一些琐事。面对人生太多的羁绊,看着水中悠闲自在的鱼,突然明白了一些简单的道理。原来,在庭院闲看光阴,在四季氤氲清梦,是这样的美丽。
住在城里的这些年,夏天过得无声无色。哪怕日夜吹着空调,也找不到老家庭院那种清凉,没有篱笆墙内的那种幽静。老家的庭院,虽然已经被岁月淹没,可终是我生命中永远的铭记。和很多亲人一样,我也在院里出生、成长;在院里欢笑、哭泣。我不知道,在老屋存在的时光里,有多少亲人的脸默默地印在庭院里,然后销匿在细雨迷蒙的青灰色里。
红尘多枝蔓,虽良辰美景,能有多少是永恒。现在庭院已经没有了,可篱笆墙内的回忆没有停歇。至少欧阳修的《蝶恋花》还慢慢地煮着岁月,对我是一个抚慰——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