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什么样子
也许,是我性格的原因,夏天里最喜欢的,不是草木茂盛的那抹葱绿,而是低眉的浅读,让心穿越篇篇文字,让唯美在心中交叠,觉得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我喜欢读诗歌、读杂文,尤其喜欢阅读散文。也许因为如此,我写的东西,也多是以散文为主,并一直乐此不彼。我的许多散文,喜欢依偎着诗意,于一米阳光中,把它写得清新润泽、自然纯粹。也许因为这样的坚持,久而久之,我的散文,便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你若问,散文应该是什么样子,以我的学识,无法说得准确。只是觉得,一篇散文,写的人不同,会有不同的形式,有太多的灵活性。一篇散文,文字可以驰骋,心事可以展颜,可以体味青山绿水,也可以静听花开四季。在我眼里,散文,终是一篇又一篇的风景更替。
一直认为,好的文字是带着香气的,大多的散文,都深藏着作者的情意。不论是描写自然,还是述说人生,不论说自己的事,还是讲别人的事,作者大都会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篇写得好的散文,可以让一个陷身红尘的人,立刻抽离,随着他的文字淡然入境。
写散文,我觉得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表达形式。有完美的文笔,未必能写出完美的散文。能邂逅一段表达很艺术的文字,就如读一个喜欢的人,安静中,不说话也已经十分美丽。
散文,当然着重是一个“散”字,也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的意思。我理解这种自由灵活,就是在服从内容的前提下,写法可以不拘一格,起止可以任意,叙述可如行云,文理可以自然,姿态可以横生,既可以妖娆清凉的时光,也可以装点季节的诗意。
比如朱自清、冰心、鲁迅的散文,无一不是精心巧构,自然顺畅的。但细究他们文章的结构,也是千变万化,并无定规。有的讲究章法,形式缜密,如朱自清写的《春》。可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她抒写的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感情控制,又显得随意无形。
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大可以随意。”冰心也说:“散文是比较自由的。”而一篇好的散文,无论俗世烟火如何熏染,那份澄澈通透,在光阴的眉宇间,都会如初见般美丽。
写东西,我其实更欣赏形式的创新。觉得,一篇文章只要不离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写一篇优秀的散文,不单需要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少不了作者的精雕细刻。
一篇散文,大多是从细小处落笔,并对人或事的局部进行精描细绘。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父亲的背影做文章,将一些细节不厌其烦地写,并把感情渗透进去。有的散文并没有具体的人和事,但我们读起来却觉得是具体的、形象的,仿佛听得见灵魂的呻吟。
都说文如其人,散文更是如此。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即使不署名,熟悉他的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是谁。如鲁迅的散文峭拔、深刻,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缠绵、清丽,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等等。
一个人的写作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必然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我不是名人,不是作家,但我也有我的风格。我喜欢在文字里袒露自己的灵魂,用一笺淡墨,描绘我的山河岁月,有花,有蝶,有阳光,有懂得。我就是这样,慢慢写出了自己的篇篇散文。
也许你会发觉,我的散文,有一些感性,也有一些理性;有一些梦幻,也有一些现实。我喜欢一些诗意浪漫的语言,也喜欢一些人生哲理的思维。所有这些,都在我的灵魂与文字里友好地并存着,即使有冲突也是柔软的。
写文字的人,骨子里都向往宁静淡泊的意境。我一直试图以我的素心,深种人生的经历,在许多月白风轻的日子里,让一些温暖,直达心底。生活中,遇见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在告诉我一些道理,只要我能悟出来,写字时,就能把他温柔的想起。所以,我写的故事里,总有一种温暖的守候,从未远离。
一直相信,内心有旖旎风光的人,定能在草木闲情的光阴里,写出四季的美丽。如果再坚持不懈的阅读和练笔,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了对文字的鉴赏能力,就懂得如何取舍,就能有主见地去写东西,哪怕浅浅描绘芳菲,也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的散文,沉淀着许多过往,终想把岁月打磨成我想要的样子。我的散文,虽然喜欢的人不多,可它始终珍藏着我一世的清喜。但愿我的文字,能以最美的姿态,送你春风十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