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幸有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忆李白》
同样是诗人惜诗人,余光中的这几句豪诗,我觉得是对李白最好的赞誉。
五月,阳光暖暖,十分宜人的季节。初夏的夜,天边飘着几朵淡淡的云,月光从树梢间悄悄洒下,斜斜地流泻,不惊不艳,自然清新。那月光,轻轻地,柔柔的,浸入心菲,不由让我又想起了自称“谪仙人”的布衣李白。
李白是大唐的行者,把根扎入了大唐的地脉。他爱大唐,把大唐爱得淋漓尽致。大唐的广袤土地,大唐的花花草草,也无不沐浴过他的神思与灵气。
而他的那种不愿折腰的傲气,让权贵脱靴研墨的帅气,自称是酒中神仙的狂气,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无一不如阵阵飓风,也横扫了大唐的每一寸土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他实在是太耀眼了,因而灼伤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妒者。于是,围绕着他的谤声四起,一些人更是灭其光耀而将他蹂之于脚底。
所以,他虽有满腹才情,却又不幸坎坷一生。我无法想象他内心的无奈、不平与悲愤,也无法理解他的那种心高气傲,甚至有些恃才傲物的感觉。或许,像他这样的人,只应寄情山水,根本不该混迹在浑浑浊浊的这个俗世红尘。
因为无法适应官场的黑暗,所以他自然便有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叹息。但也许,正因了他一生的这种坎坷,才成就了他诗歌的辉煌与美丽。于是,我每每掩卷,总是思及他被历史所掩没的事实,思及他的终是醉月而去。感叹他的多少风流,多少伤感,虽一直被人们低吟浅唱,可是转眼之间,却也皆成陌路往事。

窗外的清月,亘古以来就流连于夜空里。我在灯下翻阅了一会唐诗,便下楼走了出去。月光,树影,一只受惊的小鸟,好一片初夏的景致。在树影婆娑的天籁之下,吟着刚读的几首古诗,顿时觉得无比惬意。
不由又想起了唐诗《梦李白》,想起诗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感触颇深。这是身居秦关的杜甫,听闻李白被贬谪他乡,悲愤担忧,日夜想念,积思成梦,故而写成的诗。
忆往昔,这世间,幸有李白,江山明月才变得如此多娇多情。幸有李白,人世间才有床头的月光,举杯的相邀,对影的三人。而天上的明月,更是他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抬头望月,不由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世间,幸有李白,盛唐的韵致才如此的酣畅淋漓。盛唐时的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自信的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李白的诗,又使唐人的自信心达到了峰顶,没有他,不可想象盛唐的沃土上会是怎样的荒芜与清冷。
潮起潮落,终是看淡名利;坎坷一世,留得青山满地。幸有李白,盛唐的诗坛才有序而雄浑。他象一措主峰,引导着唐诗这片峰岭,直贯入云。直到今天,这片峰岭还是让芸芸众生不断地顶礼膜拜,钦慕不已。
迷离的月光照拂大地,楼宇被染上了一层如梦如幻的颜色,说不清,道不明。我极目而望,城市早已陶醉在灯红酒绿中,我却依然独自怀念那个风华绝世的男子。是他,让文字驰骋,让心事展颜,并指点着人间的山水四季。
若有今世轮回,不知他是否依旧还是那样才华遍野。如真有轮回,愿他不妨做回普通人,过一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享受一下朴实无华的人间真情。
我思故尔在。今朝,念及李白,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盛唐的诗魂。今朝,忆及李白,只因他受尽冷暖依旧我行我素,豪气长存。
在这个缺少诗情的时代,还好,我们幸有李白。试想,中国诗歌庄严的圣坛上,还有哪一个男人天真率情得像他那样让人如此回肠荡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