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长宜放眼望

标签:
真爱品行生活中意境踪迹 |
分类: 说三道四 |
美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只要你去欣赏、去感悟,就会发现它的踪迹。当你懂得欣赏时,一池秋水,半缕春风便有了诗意;一杯泥土,半截石埂也就有了生命。
国庆节旅游到了广西大新,是去那里看中越边境的跨国瀑布。进入景区,站在高处远远望去,中国一边和越南一边的瀑布,并驾齐驱的飞流直下,十分壮观美丽。而当我们乘坐竹筏划近瀑布时,却只是见得一帘水幕,并没有什么特色。这也许就是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缘故。真正要领略景物之美,大概就是要从近处走远,拉开距离,这样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真实美景。
的确,欣赏也是一门学问。漫步在欣赏的世界中,觉得最应该把握的应该就是距离。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没有距离,有可能美,但有了距离,一定是美。”
不懂得调整距离的欣赏,往往会抱怨,会失落,会疲惫。古人不是说过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观和近取,的确是有很大不同的。
人们对于亲近的事物,往往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没有了距离和神秘。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画的上品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茶的上品在于香甜和微苦之中。人也一样,如果把什么都看清楚了,已经大彻大悟、片私不留,美立足何处?
不由又想起张继在《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倘若张继嫌在江面上遥听钟声不过瘾,干脆住到庙里去聆听,那时,美不仅没有了,可能还得吃安定才能休息。所以,寒山寺的钟声,也只有在客旅他乡的小船上,在一个特定距离的环境中,才会显得悠远而动听。
其实,不单是物理的距离,时间的距离也会产生无穷的神秘和美丽。
巍峨庄严的故宫、逶迤于丛山俊岭上的长城、残垣断臂的圆明园、埃及的金字塔、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因为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我们今天欣赏时就会感到厚重的美丽。再如一枚历史久远的邮票、一串定婚的项链、一把陈旧的雨伞,都能在欣赏时让我们充分的愉悦,因为那是历史的沉淀,是久远距离产生的魅力。
生活中,当我们欣赏一个人睿智、博学和谦和的品行时;当我们欣赏一个人细腻、浪漫与清纯时;当我们试图缩短彼此的距离时,别忘了台湾女作家席慕容的话:“欣赏人和欣赏花一样,还是淡一点、远一点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能持久,也越使人依恋。”
是的,再美的东西,也经不起近距离的日夜审视。再精美的玉石,拿到眼皮底下用放大镜看,也有料想不到的瑕疵。
欣赏,请保持距离。这是唯美的需要,是一种风度和修养,也是一种人生的意境。风景长宜放眼望,是一种高雅人格的韵味,是一种对美丽的真爱,本身就是一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