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与价值
什么样的东西最有价值?有人说是物以稀为贵,越少的东西越有价值;又有人说,年代越久的东西越有价值;也有人说,越是有名的人,他使用过的东西就越有价值……
收藏家马未都对这些说法都不认可,他说:“是品质决定着价值。”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位文物鉴赏家的独到见解。
我赞同“品质决定价值”这个观点,而且认为它同样适用于我们对事和对人的评价。
考试成绩、博士头衔、升学率,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一位学者、一所学校价值的标准,他们的价值,应该在于他们的品质。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品质的彰显,而不是他做过多大的官,得过多少奖,出过多少书,有过多少业绩。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自己能显示有多高,而在于他能给别人有多少精神的提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知识多的人,可以做别人的老师,品德好的人,才能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可见,一个人能成为大家的楷模,在于他的品德而不是学问。

历史名人之所以能够彪炳史册,烛照千秋,也大多源于他们的品质,而不是官位的高低。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能成为流传千古的人生格言,就是因为这里面显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质。
品质不一定要在国破家亡的乱世才得以显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也是一种品质,是那种让自己承担忧虑,把快乐留给别人,心里始终装着国家,装着百姓的真正政治家的品质。
最近有一件凡人小事,却轰动了全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也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对韦青、陈红予以表彰奖励。江苏省委也就就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学习韦青、陈红精神品质作了批示,要求广泛深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的建设。
韦青、陈红何许人也,她们不过是江苏盐城的两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她们虽然地位卑微、收入微薄,却不贪恋钱财。她们拾金不昧,还把奖金捐赠给患脑膜瘤女孩的品质,足以让那些位高权重却贪得无厌的人仰视。
可见,品质并不一定都体现在伟人身上,很多时候,卑贱者的人生价值,要比那些高高在上、尸位素餐的人高贵得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