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兔主席
兔主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7,125
  • 关注人气:1,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一线城市房价和学区房的观点(三)

(2017-03-23 00:22:58)
标签:

杂谈

​​

14、 2017年初以来北京房价的增长,我认为就是学区房驱动的,这就是因为80后(主要是1980~85年生人)生育的孩子到年纪了,开始研究学区、购房准备上学了。不在少数的人会在就学当年或仅提前一两年考虑这个问题。明年上半年我认为还会有行情.。这种对教育的需求,我认为是一种刚需。这也是人口结构带来的影响。学区房的买卖也会推动非学区房地区房价的上升(卖掉学区房,在非学区换更大的房),带来一波行情

15、 另外,学位是固定的,学校也不想乱扩招。举凡买了学区的人,都有动力生二胎(或者已经有了二胎)。这样的人要供两个孩子,卖掉学区房的短期意愿就不强;同时,看到学区房价值如此般提升。拥有学区房的人也会考虑是否让自己子女的子女继续享有这种资源,卖房意愿可能下降。这都带来二手学区房供应的下降,因此,我认为短中期内,在北京东、西、海这样的地方,学区房价值还会上涨。

16、 所以,我们已经知道:教育资源的供给是极有限的,这是结构性的,短期内很难改变,是个一代人两代人的问题;教育资源的需求又是极大的、不断上升的。而教育资源是一个公共品,那对这种极端稀缺的公共品就需要有一个分配的机制。其实,学区房就是这样的一个机制,而且是比较市场化的机制,当然它受到户籍等很多非市场化的行政政策和制度拿牌限定。但本质,一个家庭希望在多大程度上为子女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家人挤在50平米的房子里)、耗费自己这一代人甚至上一代人积累的资产,并且承担不小的风险(划区政策的变化;顺位竞争;就读小学中学质量的变化;自己孩子的天资、努力和成果等),这就是一个自主的理性选择。高价购买学区房的人,会为学区房投资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相应的风险。所得并非确定(比如中考、高考、日后的职业发展及回报)。由于学区房是有市场价格的,所以其实它本质就是分配教育资源的一个市场机制。如果说政府要做什么干预的话,就是整治规范市场。比如说近期报道的胡同“过道户”这种坑就不能允许发生。纯粹占名额但不能满足自住的小面积、按学区房定价的二手私产也有可能被纳入监管。除此之外,考虑到前述所有我国教育资源短期稀缺的环境,这种配置极度稀缺教育资源的方式有可能是在当前不完美的制度下最不坏的或相对比较合理的。

17、 伴随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教育资源的建立、完善,师资的流入,以及没有足够财务能力或者投资决心但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家长选择留在老城区之外,这些地方的学区质量也会逐渐提高。但这需要时日。对于任何一个家长而言,即,你需要判断,这个教育的逐步改善,是你的孩子(未来十几年内)可以见证和享受到的,还是说它需要更长的时间,你孩子受教育的那几年仍然享受不到。而你在能力范围之内,应该倾注自己的力量给它更好的安排(即购买老城区的学区房)。这种纠结和博弈将始终存在。

18、 如果说提什么政策建议,那我就建议房产税一旦征收的话,应当跟当地财政高度绑定,而且是精细到学区的划片上的——学区内的房子的房产税,将用于支持学区内公立学校的建设。只有这样,才可能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带来良性循环,发展新城区的教育,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福祉。

(未完待续)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