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兔主席
兔主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6,952
  • 关注人气:1,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一线城市房价和学区房的观点(一)

(2017-03-23 00:17:30)
标签:

杂谈

​​

1、 普通中产家庭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从未来长期看,将是常态。就好比普通日本中产家庭和普通美国中产家庭很难在东京、曼哈顿核心区买房一样。北京上海核心区的房产是稀缺资源,主要是祖上继承的家产。

2、 抱怨说清北复交毕业生也不能在北京上海买房没有意义,横向比较,哈佛耶鲁毕业生就会抱怨不能在曼哈顿买房么?东大京大毕业生就要抱怨不能在东京买房么?这样的发达国家,核心城市地产价值都极高,只有特定行业、财务上比较富足的人士才有可能购房。中国人将逐渐学会接受这些现实。

3、 而且这样的国家,人们不会把这种购置核心区房产作为人生成功的检验标准。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说,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种硬件软件资源落后。物质世界快速发展、膨胀,人们需要急切的获取资源,安身立命。如果没有一定的财经济实力,很难在这个国家过上太体面和惬意的生活,以及保证自己下一代的未来。所以,我们对在好城市购好房的需求尤其的强烈。

4、 我们总看到社会舆论认为买不起房是一种社会问题,很多人唉声叹气,而且认为存在某种不公平。如果你在美国,生在一个中西部的底层中产阶级家庭,好不容易考上纽约的大学,全家持续勤工俭学毕业,你不会觉得买不起曼哈顿的房有多大的不公。别的年轻人在中央公园旁有一套公寓那是他爷爷留下来的。这是财产的代际的转移。用中国俗话说,祖上烧的高香。你会觉得那是别人历史的积累,是天生的禀赋,是生得运气。要抱怨,最多抱怨为什么你爹或者你爷爷没有积累这些资本。这和为什么富人小孩暑假去巴黎看博物馆,穷人小孩在家看电视的道理一样。这种不均等是与生俱来的。

5、 中国发展实在太快。资产价值到了一定程度集中爆发。非常有限稀缺的北京上海核心区住房资源实际上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分配完毕了。年轻人,早出生几年、早结婚几年、早生孩子几年,或者一个择业选择,一个城市选择,以及其他任何生活与工作相关的决定,一些财务安排(比如现金管理、资金的流动性),都可能对你买房的能力或决策产生根本的影响,进而改变一生的路径。从北京上海最近的限购来说,都是打击改善型需求的,你之前的贷款记录和房产都会对你后面购买更大的住所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有房没房,有很多偶然机缘的因素。这些资源分配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几年)完成,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可能已经错过。

6、 由于这些资源分配都在最近几年内完成,个人感觉很无力。再与身边同龄人比较,有可能很多人买了房了。“上岸”了,你没“上岸”,就会感觉不好,觉得社会不公平。现在的大多人都认为,拥有住房是理所当然的,是必须,是一个基本的判定人的成功的准绳。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的预期,对于大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需要接受的新事物。这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中国发展速度快,资源供给紧张且还在加剧。但资源是稀缺的,分配短时间内完成。很多决定命运的事情不是透过两三代人,而是在一个人职业青春的几年之内就完成了。

7、 其实,中国二十世纪以降的历史一直处于巨变。改朝换代、战争、各种运动。资产的获得与失去。阶层的变化。中国还在大变革的年代。现在在完成社会阶层的重构和固化。2010年代为买房困扰的年轻人,其实也就是是经历和他们父母辈、祖父母辈、曾祖父母辈一样的时代的巨变而已。在时代的巨轮面前,个人就是渺小的。

8、 未来,一线城市住民的平均购房年龄(如果有能力购房的话)将推后。从结婚前或结婚时点向后推延。比如说从28~30岁推后到35~40岁。而且按家庭计算的住房拥有率(即是否有房)还可能下降。

(未完待续)​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