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与试题(第63篇):朋友圈
(2024-02-17 21:08:05)
标签:
文学/小小说 |
分类: 作品与试题 |
总六十三(初中二十八) 云南省曲靖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朋友圈
张爱国
范小凡没想到会在异乡的街头遇到张宁。
范小凡和张宁二十年前大学同班同学,关系较铁。毕业后,两人各自回到家乡的小县城,一开始还书信往来,后来渐渐稀少,直至断掉。
两人在街头一家饭馆要了个小间。范小凡一边将张宁的手机号、QQ号、微信号往手机里加,一边责怪张宁这些年怎么就从人间蒸发了。张宁还是当年那个样子,话不多,接受着范小凡从手机上发来的一个个验证。
终于到分别的时候,两人自然没有当年那种生离死别的情绪,这倒不完全是因为相互间的感情淡了,而是——范小凡将手机在张宁面前晃了晃:“现在再不怕你丢了。你以后就是在天涯海角,我也能随时揪出你。你的一举一动,我随时都能掌控。”张宁笑了笑:“是的是的,我也能时时刻刻知道你在搞什么鬼。”
范小凡有舞文弄墨的爱好,回到家连夜写了一篇题为“光阴二十年”的文章,记录这次与张宁的巧遇,谈生活,谈岁月,感叹兄弟之情。写好后,范小凡将文章发到微信朋友圈,还配上两人当年的合影和今天在饭馆自拍的合影。
很快,圈友们就纷纷给范小凡点赞,也有发笑脸、流泪、送花、竖大拇指表情的。范小凡只简单扫一眼,他知道,从时间上来看,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看他写的是什么——点个赞回个表情,不过圈友们的一种礼节而已。半小时后,终于有人认真看了文章,跟帖谈自己的感受,也有和范小凡探讨的,甚至有几个人还指出了范小凡文中的语法错误和错别字。范小凡认真地给予回复。
范小凡捧起一本书,每读几页就打开微信,他最想看到的是张宁的回复。可是一个多小过去了,没有张宁的只言半语,连一个点赞和表情都没有。范小凡心想,张宁大概还没打开手机,没看到这篇文章。
今天读书总有点心不在焉,范小凡索性丢下书,打开微信,阅读了几个文史类公众号,还转发了几篇文章,并且配上自己的见解和评论。夜深了,范小凡《光阴二十年》下面,点赞的、发表情的、跟帖的,都四五十条了,只是依然没有一个是张宁的。“这家伙一定很少玩微信。”范小凡苦笑了一下,打算放下手机睡觉,张宁却出现了——转发一个视频。范小凡急忙点开一看,是那种常见的男女搞笑小视频。范小凡随手打上“还天真可爱啊老兄”回过去,心想他马上就会看到我的文章了。于是又等下去。
几分钟后,范小凡估摸着张宁读完了《光阴二十年》,又点开微信,可还是没有他的回复。这还罢了,张宁又转发了一个搞笑小视频,还配上“哈哈哈……”和好几个捂嘴笑的表情。范小凡刚点开又退出,也没有再回复。
第二天早晨醒来,范小凡首先打开微信,他的那篇文章,又多了不少点赞、表情和评论,只是仍然没有张宁的。同时,范小凡看到张宁昨夜和今晨又连续转发了几条类似小视频还有一条什么“睡觉前吃这种东西就是吃砒霜”的所谓养生文。范小凡没有点开,而是打开张宁的历史记录,发现他玩微信也已经三四年了,但从来就没有发过一条自己原创的,或转发一条有深度有意义的文章,除了那种小视频和所谓的养生文,就是一些类似“今天不努力,明天就……”的鸡汤。范小凡不由得摇摇头,嘀咕一句:“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此后,范小凡依然时常在微信上阅读、转发、评论某些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文章。张宁还继续转发着他的那种东西,偶尔加上“哈哈哈”和捂嘴笑表情,但从来就没给范小凡回复过一句话。范小凡虽然几次都忍着没有将张宁删掉,但每次都快速地滑过,一次也不曾点开。两个人几乎谁也不认识谁。
“听说,微信朋友圈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三观和生活状态。难道,我们俩的差距这么大?”范小凡想,“再见到他时,还能聊到一起吗?”
(选自《小小说月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情节梳理补充完整。
偶遇故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依旧
2.文中段中画线的地方,都写到“张宁没有给范小凡回复”,简要分析其原因。
3.阅读全文,概括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4.小说的结尾颇具特色,请谈谈你的理解。
【文章解构】
|
人生感悟·《朋友圈》 |
层次划分 |
第一部分(第—段):记叙范小凡和张宁相遇并互加微信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段) :记叙范小凡在朋友圈发表《光阴二十年》的文章,圈友们纷纷点赞,却未看到张宁的回复,临睡觉前他看到张宁转发一个视频便随手打上评论,但也没有收到张宁的回复。后来范小凡仍旧在微信上发表文章,张宁也只在朋友圈转发小视频、养生文。 第三部分(第段) :总结全文,揭示微信朋友圈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三观和生活状态的主题。 |
主要内容 |
本文讲述了范小凡和张宁相遇后互加微信,范小凡在朋友圈发表了《光阴二十年》的文章,却始终没有看到张宁的回复,只看到张宁转发的小视频,后来范小凡仍旧在微信上发表文章,张宁也只在朋友圈转发小视频、养生文的故事。 |
人物形象 |
范小凡:身上有温度,爱自己,爱生命,爱生活,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生活充满正能量。 张宁:身上缺少温度,情感淡漠,缺乏生活热情。 |
主题总结 |
赞扬了范小凡热爱生活,充满深情与热情,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态度。 |
【参考答案】
1.深情著文
2.示例:张宁和范小凡的情趣差异很大;张宁对二十年前的友情非常淡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层次感。(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张宁是一个身上缺少温度,情感淡漠,缺乏生活热情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范小凡是一个身上有温度,爱自己,爱生命,爱生活,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生活充满正能量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4.两个反问句结尾,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从结构上看灵动,不呆板;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即朋友圈反映了一个人的三观和生活态度。(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细读全文,根据“偶遇故友”可以定位到文中第—段,“生活依旧”可以定位到文中第段,由此可得、的情节应在文中第—段,写范小凡在朋友圈发表《光阴二十年》的文章,并希望看到张宁的回复,然而自始至终范小凡只看到张宁在朋友圈转发小视频、养生文等。再仿照已给出的情节示例进行概括,意对即可。
2.从段画线句来看,这五个句子都写“张宁没有给范小凡回复”,由此可看出他对曾经的友情不在乎、淡漠;从画线句和文章可知,张宁除了转发小视频、养生文之外,没有发过一条自己原创的朋友圈,或转发一条有深度有意义的文章,而范小凡时常阅读、转发、评论某些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文章等,据此可看出两人情趣差异很大;五次提到张宁没有回复范小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也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不回复呢?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
3.张宁不关注朋友朋友圈,不回复范小凡发表的文章,也不发表自己的文章、评论等,能看出他身上缺少温度,情感淡漠;张宁朋友圈转发的小视频、养生文等,没有原创,没有深度,可看出他缺乏生活热情。与之相反,范小凡写《光阴二十年》的文章,关注朋友圈,认真回复朋友的评论,他通过朋友圈阅读、转发文章,发表见解和评论等,由此可以看出他身上有温度,爱自己,爱生命,爱生活,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生活充满正能量。
4.两个反问句结尾,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从结构上看灵动,不呆板。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即朋友圈反映了一个人的三观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