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守野人寨(《安庆日报》2023年10月11日)
(2023-10-18 12:06:07)
标签:
文学/小小说 |
分类: 历史深处 |
护守野人寨
张爱国
野人寨的梅花绽放的时候,野人寨就成了梅寨、梅的天下。野人寨的梅,朵儿大,辦儿肥,一片片,一层层,围着梅蕊有序叠放,似要将梅蕊紧紧护住。梅蕊却不甘受保护,长长的蕊须伸出来,仿佛随时准备着给那些对梅朵儿不怀好意的虫子致命一击。
天气晴好。时令刚到春,阳光里就满是春的味道、梅的味道。莫团长走下野人寨,步履无力——五十岁不到的人,看上去尽显老态。这两年,他遭遇的打击太多太大,先是两个儿子与日寇鏖战蓝天,歼灭敌机数架,先后殉国;年前,在收复县城的战斗中,由他带大、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三愣子牺牲。要不是野人寨寨主桂义山的潜心调护,他哪里还能活到现在?现在,战友们早已转战别处,留他一个光杆团长在野人寨养病。
留在野人寨也好,不是因为可以赏梅,是只要身体允许就可以来看看三愣子和战友们。
莫团长走过一座座坟堆,看一个木板上的名字就叫一声。叫一声,那人就不知怎么立在了面前,一张张年轻的脸,和他嘻嘻哈哈说笑。莫团长常常想生气,想骂他们目无长官,自己却笑起来。走到三愣子面前,莫团长坐到那块石头上,拔起那块才一尺半长的木板。三愣子一下子跳到木板上,张开嘴,明明是叫“爹”的口型,发出来的却是“团长”。莫团长瞪起眼,要纠正他,他却突然面孔模糊。莫团长定睛看,木板上只是“莫三能”三字,是桂寨主手书的,已被雨雪浸濡模糊。
桂寨主拄着拐杖走来。那么一个机灵的三愣子,说没就没了,给他的打击也大;为莫团长求医问药、悉心调理,也让他身心消耗过大。桂寨主坐到另一块石头上,掏出袖间的书:“三能子,我给你读书来了,听好咯:不分南北,无问族群;离家别业,毅毅从军。杀敌驱寇,奋不顾身;惊天动地,感泣鬼神……”
“老寨主,你看,字都模糊了——才两个月啊。”莫团长将小木板递过来,双目茫然地看向一株红艳艳的梅花。
桂寨主手捧小木板,目光摩挲半天,轻声一叹:“应该勒石!贵团、贵师,所有长眠我大别山十三县的儿郎,理当勒石留芳,万代祭奠。然而,我野人寨,有心无力啊。”
“几个月来,野人寨被我们掏空了。老寨主不要自责。”莫团长拿过小木板,双手恭恭敬敬地插回原处,“此事浩大,你我做不了。我们当从大处着眼……”
又是梅香满寨的季节,一座公墓在野人寨万株梅林里建成。公墓面对潜水河,背倚巍巍天柱山,紧邻千年古寺三祖寺,方位优越,风景绝佳。墓里安葬着从周边十三县迁迎来的985名英烈遗骨,他们生前全部是莫团长所在的176师战士。莫团长身体已经恢复,公墓一成,他就迫不及待地奔去战场。桂寨主一个人来不了,只能由小孙子陪着——为建造这座墓,他和莫团长上下奔走,公私募集,如今墓起,他的身子却垮了。
“立儿,墓上是什么啊?”桂寨主眼睛昏花,连几步之外的几个孩子都看不清。当明白是孩子们在墓上和碑上打闹时,他急得将拐杖在地上狠狠敲击:“这里不能玩!快下来!快下来!”孩子们说笑着跳下走开,却不停地回头看,意犹未尽。
“这样不行啊,得有人守护。”桂寨主一手撑杖,一手在墓碑上轻轻抚摸,“谁来护啊……”
“想我儿郎,取义成仁;今兹上下,恭敬起坟。青山有幸,埋我忠魂;浩然大气,万世长存……”是小孙子在读书,读给三愣子和他的战友们听。桂寨主几天前带他过来,对他说:“立儿,这里面的很多哥哥,特别是三愣子哥哥,最喜欢读书,也喜欢听爷爷读书。但爷爷现在老了,读不了了,你以后要经常来,读书给三愣子哥哥他们听。”立儿才七岁,读书声还很不清楚,但每次来,都坐在墓旁,有模有样地读。
“铛——铛——”三祖寺的钟声缓缓响起。墓园里一片寂静,远近的梅也静,似在专心听读。桂寨主突然激动起来:“建一座学校,由世世代代的师生陪伴英烈,守护陵墓。学校把无书可读的孩子收进来,教他们读书,长本领,固我……”
不多久,学校建起,取名景忠,“景仰忠烈”的意思。
补记:史料记载,景忠学校几经更名,成为今天的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野寨,即野人寨。野寨中学建校初衷是“依陵建校,以校护陵”,八十年来,学校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进入新世纪,野寨中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国防教育。如今,报考军校,投身国防在该校学生中蔚然成风。
【载于《安庆日报》202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