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克孜尔摩耶二洞壁画

(2018-09-28 11:03:51)
标签:

佛教

说唱文学

皮影

克孜尔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见克孜尔摩耶二洞壁画

一进这个展览,就能看见这幅壁画。行雨大臣向阿阇世王展示一卷帛画,讲述佛陀从出生到涅槃的四个主要场面:
1,其母摩耶在蓝毗尼生下佛;
2,佛在菩提树下经受魔军攻击;
3,在贝拿勒斯鹿野苑初次说教而转经;
4,在拘尸那揭罗城的娑罗林人涅槃。
从后世叙事学的理论来说,这就是故事。而且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正是这种讲故事的形式传进中国,中国的叙事艺术在隋唐时期(公元6—7世纪)才迎来一次大的转机和突破。
我寻找这幅壁画已有好多天,尽管也委托去库车的朋友有机会拍一张,但都没有结果。恰好母校西北大学博物馆开展这个展览,便抽时间看。
见克孜尔摩耶二洞壁画

本次展上这幅壁画的注释是:“佛传故事:《阿阇世王闻法涅槃闷绝后复苏》,位置:第205窟右甬道内侧壁;收藏地:原藏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馆藏编号III8437;尺寸:140.00cmX163.00cm;备注:遗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梅维恒在他的书中,此壁画编为“摩耶窟第二壁画”。应该不是这个复原的图像,应该是他在柏林看到的。关于这幅壁画,梅维恒认为:“20世纪初德国探险家在中亚的记录里显示,这实际上是他们在那里的佛教遗迹中经常见到的场景。遗憾的是,它对理解叙事文学作品性质的深远意义,却几乎被所有中国文学研究者所忽略。这个故事在佛典中的存在及其用壁画再现的传统,为印度的看图讲故事和中国的变文演唱提供了坚实的联系。”
我理解这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中国的研究者尤其文学或戏剧的学者,没有关注到这幅画,即使看到了也看不懂它意味着什么。
而我觉得恰好可以利用上,也是一个深刻的启发。
见克孜尔摩耶二洞壁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