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焦海民
焦海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07
  • 关注人气:1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关中二黄(视频)

(2012-09-07 23:38:32)
标签:

西皮

汉调二黄

关中派

蓝田

分类: 荒腔走板

最后的关中二黄(视频)
灞源,就是灞河的源头。它是一个镇子,蓝田的最东,翻过山,那边就是华县,足见路途遥远。灞源被群山围拢,中间是一片平坦的谷地,灞河蜿蜒,如今高速也蜿蜒,火车有时也吭哧吭哧地从镇子戏台一侧呼啸而过,唱戏的几位就骂上一句:妈的X。

然后,接着唱。唱的是老老的二黄,现今学名为汉调二黄。名字里一段深邃的波折,像井的波澜,在三尺的圈圈里,怎么也转不开身。

我硬是跋涉到那里去了,我听到了这依稀、缥缈、细丝一样脉息的二黄大戏了。

它的气魄如此宏阔,一报戏名便是《大封王》、《南北会》、《姜维探营》、《探五阳》,而《大封王》已经是难以听到的一出戏了,居然在这里还有人扯着嗓子唱出来了,又居然是一位88岁的老人:权宏道。只是声息已弱,但豪气直干云霄的底气还在。

唐天子传圣旨谁敢违抗
头戴盔身穿甲朝见吾皇
尔等们皇城外扎下营房
将尔等功劳簿与爷呈上
你老爷带上殿朝见吾皇
有功的要照功来领赏
有能将查明了脸有风光
耳旁边又听得笙乐嘹亮
莫不是文公武朝见吾皇
郭子仪撩盔甲望春楼上
在楼台辞一礼参见吾皇
(白)臣郭子仪参见吾皇万岁!

唱的是郭子仪,十字句,西皮导板。我常想欧阳予倩说西皮是从梆子来的,而他的推理总是不清,只是一种可能性,但后来总被人们轻易地认定为一种完全的肯定判断,致使梆子、皮黄在这一段歧义遍生,是非混淆。而这一段老腔老调就是实实在在的西皮(艺人老早叫“下调”,而“上调”便是二黄,它们总是合在一起,安康还保留着一段上下调在一句中互相转换的唱词,只可惜现在很少有琴师能拉了),跟梆子的二流板有什么关系?

最后的关中二黄(视频)
权宏道,88岁,戏中的郭子仪也是这样的年龄,但郭子仪庆寿堂前满床笏,权老汉只在这萧索的乡间唱曲,乐天知命,也是命运暗应。老人并不从艺,只是从小听到的,学会的,一个天真烂漫、快乐的人。

最后的关中二黄(视频)

20年前,灞源戏台新建,山阳二黄班子吴大春前来破台,自然,这里也是洛镇一派的天下,琴师葛贤谋说他的琴在社教时期就不让拉了,直到现在才重新捡起来,手都有些生。

葛贤谋看人家唱完,也不仅兴致起来,自拉自唱,响起一段更加骇世惊俗的《探五阳》。这是五六十年代地地道道关中派大师刘鸣祥(长安县人)、雷鸣震(莲湖区人)、李鸣鹤等人在西安所唱的红生做工戏,奇异的是,此戏边唱边舞,犹见与昆曲的体制相拉相扯,不相上下。然而,这竟是最后的关中派的一席之地了。

还有谁再能听到这穿不透历史迷雾的老骨子戏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