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

(2008-10-09 23:23:10)
标签:

铭文

青铜器

厉王

召伯虎

扶风

分类: 读书札记
在初冬的周原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在自家的土地里又挖出了3000年前的秘密,那些令人兴奋的消息直传到长安城中。这个暖融融的冬日早晨,9位护宝的可敬的农家子弟,随着宝物,悄然抵达,在省城的官府里毫不怯场地拿起话筒……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

就是在这样漫漫的黄土之下,扶风的几位农民挖出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窖藏,时间是11月8日的上午,封闭千年的秘密开启了。一周后的15日,离此不远,又一个村子的人同样在自家的地里挖到了一个西周墓葬,未被盗橛,十分幸运,但更为幸运的是,这些国之重器,遇到了一群本分的农民。

这是现场的地层剖面,中间一条隐约的红色土,考古学家欣喜地称之为“红腰带”,它基本可肯定的认为就是“春秋时代”的标记线,那么,在春秋的地层之下,这一窖藏,时间下限毫无疑问地可以断定为西周。周原的窖藏,络绎不绝,那是周人在西北戎狄的压迫下,离开祖庭,搬迁到东方——洛邑的一个耻辱的标志,他们走时,无可奈何的把祭祀祖先最贵重的礼器埋于深土,期待着有朝一日回来,但他们永远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些萦绕在心里的愧对先人的叹息,只有等待千年之后,让他的后人以各种方式唤醒。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

今天早上,他们穿过大雾弥漫的西宝高速,与国宝一起来到陕西省文物局,接受表彰。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

国宝一一展示在眼前,其中的一套编钟,是梁带村之后,又出土的一组(5件),盛亦哉!但是,最瞩目的还是前面这两件类似于“尊”的器物。一是它上面有约100字的铭文,二是它的器形,引起广泛的争论。

铜器定为厉王时器,上有”唯王五年九月初吉“,但没有干支,依据是上面的人物“召伯虎”,并且与传世的“五年周生簋”“六年周生簋”相连,当属于同一个人,事件是连续的,这很是叫人惊奇。传世的那两件簋,一件在美国收藏,一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见王辉著《商周金文》P191,文物出版社)。召伯虎,是个很著名的人物,当年国人暴动,厉王出逃,就是他保护下了太子,即后来的宣王,并协助宣王中兴,所以他是宣王朝的大臣,铭文中记叙了他的父母均在,请来父母解决这个土地的争执,因此大约会是他年轻时候的事情,那么这件器也大致可以判定为当时是厉王朝,这个5年是厉王的,30多年后,当共和14年后,才是宣王朝,他才得以执掌大权,其父母恐已不在了。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上器中的文字部分拓片

壁内111字的铭文。记叙了一场围绕土地纠纷的重大事件,事件最后顺利解决。这是大事,故书之于金。前几日,当地一家报纸报道,铭文讲的是一起在土地纠纷中官员“行贿受贿”,并且煞有介事的渲染,显然,他们把事情的意义曲解了,哗众取宠。青铜记史记事,而不是彰表丑恶,这是青铜铭文最基本的功能;再则,当时的社会礼制,贵族之间的陈情表意,都是互相赠送礼物,尤其玉器铜器或一些重要的东西,它仅仅表达一种外交或社交的意义,即“言之不尽”物来表示,《诗经·王风·木瓜》就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桃李)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而在《左传》里,这样的事情何其多矣!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

关于铭文,有几处争论,王晖先生又去仔细观察这个铜器的铭文,后来他对器物自称的那个字的解释,被大多数人接受。这个器最有可能的是“鐪",而不像“鍑”,更不是媒体此前报道的“尊”。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

铭文引起了陕西几位专家广泛的注意,左起为尹盛平、张懋容、王占奎、王辉,中间蹲下者为陕师大的王晖,还有中途有事走了的曹玮,他们几个都是青铜器研究和古文字方面的大家。

扶风新出青铜器印象

护宝农民代表发言,毫不怯场,他们是自豪的,理应如此。不论是文物局的官员还是专家,都表示了对他们的敬意。他们不仅保护了数不清的文物,而且给考古工作者保护了一个完整的地层关系,后者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原来的位置http://blog.voc.com.cn/sp1/jiaohaimin/19213814816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