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驴非马——有关电影《赤壁》的几点闲话

(2008-07-26 14:09:06)
标签:

《赤壁》嗤笑

难题

孙权

小乔

粘贴

骡子

模特

宾虚

分类: 电影梳子

非驴非马——有关电影《赤壁》的几点闲话

曹军大兵压境,战船从桂林山水中划来——那两岸的山是长江山水么?是《单刀会》关大王唱词里“这边的水连着天,那边的水连着山”么?——不是,它只是电脑绘画,而且是很粗糙的绘画,是复制、粘贴,没有一点质感。

黑鸦鸦的战船自画面深处而来,像是游戏——我是说,老虎机上的那种游戏,而且它还真的模拟了“游戏”的视觉:镜头忽忽忽地就拉到了全视角。这就是所谓的“六个亿”么?开玩笑!

战马阵也同样如斯,全然是复制粘贴,没有马儿在高速摄影注视下的肌肉的些微颤动,哪怕一点儿,也会使品质不会降低。战船、战马,加上“失火”“失事”的噱头,《赤壁》和《馒头》划为同类,一点也不为过。

你不认真,也别怪罪观众较真。网上列举的几大搞笑台词,给他赢来了“哄笑”。

——哄堂大笑,与其说是“放松的笑”,还不如说是“嗤笑”。《赤壁》成了“必嗤”。(或:嗤之以鼻)

它铺叙的“赤壁大战”前史,竟以“斩孔融”开始,难道外国人就理解?新野、当阳、长板坡、夏口、荆州,这些囫囵的名字和“赤壁”的位置关系难道不把他心目中的外国人搞混沌?然而,地名或许并不影响效果,那么,刘备、孙权这些不同阵营的人,他们又能如何分清?

诸葛亮到江东,以一场为马接生化解东吴面临的难题,凝重的孙权形象倒也暗合历史——“碧眼紫髯”,这个演员就是那么一个种。反而,诸葛亮狭长轻浮的脸,颇使人想起“诸葛瑾之驴”的故事,那也亲兄弟,以之类推。

历史上一贯虚笔的大小二乔,现在,以一个一米八几的模特样子出场了,唯一的醒目处就是林志玲那双“乍耳子”,像姜文,也像扇子。

赤壁的主角,无论放在历史,还是今天,都是周瑜。可是周瑜尴尬地遇上了“小马出生”这样的难题,他如何近距离地应付这个不请自来的诸葛?遗憾的是,长于喋血双雄式的英雄故事这一次失灵,竟把《三国》里最精彩的对决和暗战,变成了拍肩的“哥们合作”。

孙权面临的难题,恰恰是“合作”,他才不惧一战!但是,给牛接过生的诸葛亮也恰恰把马接生了出来。吴国人很尴尬,就只知道弄一条腿,而有了蜀汉才能双腿并立,和盘托出——三国鼎立。堆砌的小儿科细节与蹩脚的比喻场景,与其说是Easten吴的难题,倒不如说是Jhon吴的难题:生了一个非驴非马的怪胎。或许,六个亿的电影就是这么难!那头出生的畜生,仔细观察,实际是一个骡子。

江对岸,黑老大一样的曹操在军营里偷腥,这完全是迷失的编导的趣味,你看看即使花花肠子的杜牧也比诸位涵泳,更不似京剧《群英会》里,花脸袁世海之“运乎之妙,存于一心”。——这也是人和人的差别,或者说,艺术门类的差别。要使前几天,有人看过CCTV11刻意播放的京剧电影《群英会》,都可为“之”嗤笑。之者,《赤壁》也。

好莱坞的此类史诗,我看也就是《宾虚》那样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