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悍历史的视听辨证

(2008-06-19 18:53:07)
标签:

秦颂

帝王

城锁

群臣

秦始皇

中国

分类: 电影梳子

 

强悍历史的视听辨证 

强悍历史的视听辨证

———关于《秦颂》

 

 

一如那个老态龙钟的古人(他此时没有一点帝王的尊严)被抬出来,电影《秦颂》正以寓言的形态为我们推开了历史之窗。虽然在片头有“长城锁乱山”的一组堆积式的影像,表明叙境中的人物既是一个老人,又是一个帝王的不朽业绩,然而,在这个貌似“历史”的故事起始中,一切随着老人陷入往昔岁月沉思的特写镜头,一个陡然的闪失,我们滑入了编导设置的这个帝王的心理时空之中。在电脑时代并由电脑参与制作的这部巨资影片,仿佛揭开了黑格尔所谓的“历史的诡计”之秘(见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大1987年版)。这是一段精而又精的视觉呈现,一个强悍者为所欲为的世界,一个不屈者誓死的抗争。

影像质朴、大气磅礴,成全了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少有的气魄。几近平稳的摄影机位,托起了故事里凝重而光彩的精神较量与彼此征服。一边是一个至尊无上的秦始皇帝,一边是一个缚于阶下的燕国囚虏,一个要死,一个偏不让死。于是,历史以及表达历史的叙述在这里被超越了。导演周晓文说:“一个权力者杀人像捏死一个蚂蚁那么容易,而不杀人反而可能成了他本身的需要。”《秦颂》就是据此逻辑,让我们倾听到了埋在血脉里人性深处的不齐心律,从而也就构成了他寓言式的影像运作。一种类似于黑白片的大光比效果,使这部影片成功地复原了青铜时代素朴的历史表象:鼎与鼓、戈与矛、秦俑与战马,电脑在遥远的天际线上勾画出一抹层层叠叠肃穆的秦代宫殿;接近于单色的、非饱和的环境与服装设色,以不同形状、不同层次的火光及推至背景中的烟作为光照来源,依次展现了神秘兮兮的古国宫阕、殿庑上的廊柱、盘膝而座的皇帝和他头顶上高悬的利剑以及那透过窗棂唯一的一束强光下歪歪扭扭的文字。当秦始皇站起来,走下殿,在他的群臣中走来走去时,我们看到了摄影机耐心地跟着他沿一面开有窗户的墙走动,从那面窗子投射下来一栅一栅的光线,均匀地布满在皇帝的脸上、身上,使他的脸显得半明半暗,以雕塑的手法喻示了其人格的分裂与复杂。在鸦雀无声的伏拜之下,这个移动镜头有趣地刻画了秦始皇在来回走动中溢于言表的强悍与霸气、阴鸷与乖戾,至于“究竟谁强奸了谁”、“谁是童男与处女”、“撅屁股”那些喋喋不休的话题,只是消解了深度的历史空间,呈现出十足的反讽效果。同时,也犀利地窥见了宫廷里最无聊的一幕。所以说,在秦始皇的朝廷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尽管他还让李斯、赵高、王翦们不断地争吵,可是最终还是以他堂而皇之的理由(头顶所悬的剑数)独断地遮掩了群臣的发言。

在这场精神较量之中,高渐离被赋予一个琴师、一个复仇者并一个知识者的身份,加上锤炼到极其精湛的对白使电影具有了文化内蕴的广阔涵盖力,如同影像的视觉辩证法一样,干脆、硬朗的对白节奏与语气,灌注给我们听觉以一种思辩之美,半文言式、骈偶句和当代口语得以巧妙缝合,显示出影片对历史题材一次独到的处理。而富有层次的音乐,不但参与了剧情的陈述(正是这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连结起了“祭河”与“哺养”的关键性段落),而且,由《两只小狗》(风)的俚俗小曲到抒情的《栎阳颂》(雅),最终抵达黄钟大吕般的国乐《秦颂》,顿时,一种涌动着强悍的历史诡计的动机便潜入情绪,由声带融会进画格之中,荡涤了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的萎靡之气。

《秦颂》是一次激情千里的征服与抗争,也是精神较量后的两败俱伤。我们看到,征服者在天台上流下清泪,抗争者在强悍的、血腥的重击下毁灭了,但抗争者那不屈的精神却在银幕上留下了,如同他面对流血漂橹的屠杀(修阿房宫一段),勇敢地挺身出来,以薄弱之躯奋力阻拦,当他走进帝王那布满逆光的深殿后,他也就成了在历史的黎明时分浮现于东方地表之上一个不屈者的剪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