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千年银杏熨斗镇喀斯特地貌燕子洞后柳古镇 |
分类: 烟迹霞影 |
自峡谷出来,到这里——一座生长着千年银杏树的小村庄,稻花飘香,屋舍俨然,这会已是深秋,但桑叶在枝头绿汪汪的,湿润而水气充足,一定够蚕们吃得饱饱的。
村庄里栽着许多的银杏树,有一棵已经1000多岁,树极粗大,枝叶繁茂。可是树心是空空洞洞的,可以钻进去一个胖子在里面,而且还可以转身。我们到树底下时,两只喜鹊在枝头响亮地欢叫,赶也赶不去,况且,谁会去赶呢!树中间大约是被火烧过的,一团黑,但树没有死,顽强地生长着,年复一年,宋朝的枝杆上照样长出今天的片片树叶。银杏树要20年才结出果子,但主人就拿出一堆堆的银杏果,和一只只的土鸡焖在锅里,汤滚开来,诱惑着每一个人的肚子。
流香的野棉花,在村道、谷底、庄前、屋后、窗台,四处都是,那一路摇曳的娇娆的花啊,随我在乡间行走……
燕子洞景区,在石泉一个最南端的乡里,这个乡有着一个最有意思的名字——熨斗镇。为什么如此的名称,打眼一猜想,也许它的形制如熨斗罢,但其实还有一层,五行相生相克的来头。
车停放在熨斗客运站后,面前就是流经此镇的一条主河道,河名富水——致富乡里是也。最早这地方不叫熨斗,而叫筒车湾,现在,这河道上也还有两架水车,日夜地转。水车带来的富裕,是这条河两岸居民常引以为骄傲的话题。但终有一年,河水泛滥,吹垮了水车。日子照旧的劳苦,知县要恢复筒车建设,风水先生就说了,筒车即铜车,那水车上是包有铜皮的,铜在五行属金,金生水,是故要发大水的,镇不住这河。于是,观察地形,形如熨斗,地方就改了名叫熨斗,熨者,有火也,水火相克,定可以相安,遂如此形成今天的“熨斗”地名。
熨斗的山,却与来时的秦岭多不相同,是巴山流域里较为发育的喀斯特地形,因此也就有这溶洞,燕子洞即属于此。
钙华池,不过挺小的,比起黄龙、九寨的来,小多了,就这么一点。燕子洞很深,曲曲折折,须小心穿行才是。
导游讲起“燕子洞”来历时,我和女儿相视而笑。这故事如此的熟悉,连孩子也知道。洞口不大,洞内极深。阴暗潮湿,使人们想象着它是传说中恶龙的居所,龙常常危害乡里,于是一个叫陈小燕的女孩子,——这名字也不像古人的,但为什么又会是女孩子呢?——带着许多的刀,绑在身的四周,勇敢地闯进洞里了,后面发生的事情,一如大家的想象,龙吃进去女孩,但浑身的刀却刺破了恶龙,于是乡里平安如初。故事还远不如《李寄斩蛇》的精彩,女儿手头就有这本娃娃书,她还知道,那大龙只要村里献来童女,每年都要吃一个,才能报地方的平安,这一年轮到了李寄,聪明的她不但把刀缚在身上,还带一沓子油饼。她进了洞口,把油饼放在明处,油香诱使了恶龙,当这条大蟒去吃油饼时,李寄从暗处出来,没命的在蛇身上砍,她终于杀死了蟒蛇,赢得了万世的美名。这又是魏晋文章,晋时一篇《搜神记》里的故事。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勇敢的女孩,把这洞就叫成“燕子洞”。
孩子们爱看的小人书《李寄斩蛇》
这是去熨斗的路上,停下来看到的水乡古镇——后柳,竟没有时间去了。汉江从镇前穿过,另一条从中坝来的河汇入,两水的交融,长成了这个远近闻名的地方。子午古道从镇后经过,水陆码头,旧时,成批的船队、马帮,在这里歇脚,这里该发生了多少一如《边城》那样的故事。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近世的传奇,台儿庄大战中一位西北军的将领,在最后一刻,奉命组成敢死队,身先士卒,担任其中一支的队长,冲进庄内,杀退日军。而这个人后来却默默无闻,他的名字叫王范堂,后柳便是他的家园,他们这些三秦子弟保卫了家园。
时间不允许这次去,那么只有下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