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踏上新的西汉高速,这个国庆的数天里,我到了陕南的石泉。汉江从石泉城侧穿过,北面是秦岭,江南是巴山,那么,石泉是名副其实的“秦巴山地”了!

石泉老城竟然还在,保存着这么一条逶迤的街。西面城门上,写的是“秀挹西江”,好多人搭眼一看,念“江西什么”,意念里以为是江西会馆之类,但它是城门,据城下住户说,那上面曾经有门楼的,可是已不存在。庆幸的是,清道光27年,一名俄罗斯的画家留下了石泉西城门楼的图,如果要c重新建设的话,县上据此可以恢复的。

俄罗斯人进入这里,是1847年,《南京条约》已经签定之后,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他们这些“深目高鼻”的家伙就溯水而上,深入到秦巴的腹地了,厉害。中国秦岭大山的物资,也就顺江而下,到他们的国家而去。看起来是国际贸易,但是是不对等的,犹如今天的城里人,趁早在搜罗这里的旮旯拐角,掠夺一般拿走很多东西。

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长长的巷子,孩子们趴在老墙上,耳朵里传来的是究竟哪一个清晨中,那老城巷里的市声?

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似乎就是和古老的某一天相叠合,满月的孩子,大人正给他剃头。孩子没有哭,他的嘴里还含着饱满的乳汁呢?

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老房子里,老人正在治病。女人的手里抹上土蜂蜜,在老者的心脏部位有次序的拍打,他们说这可以治疗风湿。我问你们就住在这里?回答说是“客娃子”,大概从什么地方搬过来的了,虽还在陕西,但语言已不是中原官话的关陇方言,而变成西南官话,像是四川话,交流不畅通,我不知道他们还说了什么。

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屋顶上跑过来一只猫,倒是符合老宅的气氛,脚底下的木板阁楼,嘎吱作响。

 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速度在老街上轰响,老人仍然宁静的修他的自行车。

http://img.blshe.com/resserver.php?blogId=3354&resource=324338-6.JPG

这些机关现在只留住一个老房子,搬到另一处了,对面还有一座关帝庙,不过内部在几十年前都修成电影院了,街的两边,它们发挥的功能可都是一样。

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算命的告示,在老城,看着就不奇怪。

那一路摇曳的野棉花(1)

老城成了“被观者”,这是老城能留下来的“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