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玄奘,那渐行渐远的身影已使人泪流满面。
就这样吧!
由于自己身份之原由,恕我改日贴上。该节目是本人所在的电视台做现场直播,我是撰稿者,但以上观点只代表本人,与单位无关。
今日贴之(7月31日):
以玄奘名义作秀是可耻的
重走玄奘之路,是为了什么?难道是再取经?非也。玄奘所创立的佛教流派——法相宗,也叫唯识宗,对中国的思想并无多大影响力,冯友兰先生在40年代都已经讲过了。“法相宗,着重一切东西都是‘识’所变,所以称为唯识宗,可以称为佛教在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影响仅限于某个圈子,并仅限于某个时期,它们没有试图去接触中国思想界,因此对中国人的思想发展也没有产生任何作用。相反,中国佛学,与中国思想接触后的发展。中道宗(三论宗)与道家思想某些相似,相互作用导致禅宗兴起,它是佛家的,而在思想上是中国的,并形成中国佛教的一个学派,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其实影响我们生活的,是禅宗。
玄奘从长安出发,并未得到允准,这并什么可指责的,那是国家法令,没有什么过错,而且这个法令很快就在贞观后期做了调整。所以,当他取经回来,走在今天大概鄯善地方,驮经的大象死了,他感到一阵绝望,便托丝路上的商队给皇上带去一封信,这才把这个十多年前默默无闻的青年僧人的名字在帝国的疆域上传开来。政府便派人把他护送回来。
冯友兰先生的评价算是中肯。其实,玄奘取经的背后,是这个年轻人的认真,他对目前的经文感到困惑,因为已经很乱了。他不知道要相信什么,所以决心取回原典。不像禅宗,甚至可以不把佛祖的话当回事,体现的是反权威的精神,所以它不需要原典。
我猜想他出路线,沿渭河去的,没有走马嵬驿或店张驿这些丝路的通道,恐怕避嫌,因为他是先到的天水。
待他要回来时,那也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拦的。书上记载一段,投花的事情,这倒是很有意思。归心似箭啊。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玄奘是坚定信心,他怎么也回去问佛呢?这个佛在印度是很灵验的。
那么,我到要问,你看过《大唐西域记》吗?或者他的弟子慧立、彦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吗?那说我重走路,不一定非得要看!对的,也没有人强求你去看,就是这个故事你没听说过,这都可以,不是个什么事?但你为什么认为这不可能呢?你以为玄奘是到西方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了无神论者?是一个被无神论者塑造起来的铁人?
投花故事就在《法师传》里,引一下,学习学习:
“伽蓝南二三里有孤山。岩巘崇崒灌木萧森。泉沼澄鲜花卉芬馥。既为胜地灵庙寔繁。感变之奇神异多种。最中精舍有刻檀观自在菩萨像。威神特尊。常有数十人。
或七日二七日。绝粒断浆请祈诸愿。心殷至者。即见菩萨具相庄严威光朗曜从檀像中出。慰喻其人与其所愿。如是感见数数有人。以故归者逾众。其供养人恐诸来者坌污尊仪。去像四面各七步许。竖木构栏。人来礼拜。皆于栏外。不得近像。所奉香花亦并遥散。其得花住菩萨手及挂臂者。以为吉祥。以为得愿。
法师欲往求请。乃买种种花穿之为鬘。将到像所。至诚礼赞讫向菩萨。跪发三愿。一者于此学已。还归本国得平安无难者。愿花住尊手。二者所修福慧愿生睹史多宫事慈氏菩萨。若如意者愿花贯挂尊两臂。三者圣教称众生界中有一分无佛性者。玄奘今自疑不知有不。若有佛性修行可成佛者。愿花贯挂尊颈项。语讫以花遥散。咸得如言。既满所求欢喜无量。其傍同礼及守精舍人。见已弹指呜足言未曾有也。当来若成道者。愿忆今日因缘先相度耳。”(卷三)
挺好的一件事情。
但他们却坚决否定,在这一瞬间的思维定势里,还驻留着思想的判断,本意或许是好的,唐僧不应该那么犹豫不决,而是坚定,说走就走,这没有错。但忘记了玄奘的身份,那是和另一个心灵对话。我总觉得他们的背后可能是这样的意识,就像丝毫没有杂念的老三篇。
倒是吴承恩的把握还是准确的,他当然是好坏不分,但那是佛家的信念,众生平等。向西的决心却是怎么也改不掉,要知道他回来,也才是走到新疆某地,然后捎书,唐王就接他们回来。
你要走你的西行路,你把玄奘扯出来干什么?你是承玄奘的衣钵或者说精神吗?拉倒吧!
作秀就作秀吧!但以玄奘的名义作秀是可耻的。
前一篇:巩俐露点与向贾樟柯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