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清谈,与众闲聊(5)

(2009-04-08 23:56:50)
标签:

兵道

韩非子

权谋

斗争哲学

文化

还是左传正义篇,襄公二十七年,《吕氏春秋》有曰: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察兵之微:在心而未发,兵也;疾视,兵也;作色,兵也;援推,兵也;连反,兵也;侈斗,兵也;三军攻战,兵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钱氏评曰:直指本源,洞窥徼眇。

钱氏又引《韩非子.五蟗》: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钱氏赞曰:韩子真能“察兵之微”者!

钱氏在后来的增补段落中感叹:今日西方之强,每假“保卫人权”以攻心之机括,正“竞于道德”之例耳。

钱氏最后总结:曩日言心理者,莫不以争斗列为本能之一。吾国先秦诸子早省杀机之伏于寻常言动矣。

《管锥编》此节,有点让人跌破眼镜。有关钱氏,争议良多。然有一评判,几成定论:钱钟书乃纯粹之学人。本人虽时有微词,但也不曾怀疑钱氏学问的纯粹。从不料想,钱氏持韩子之说谈兵论世。盛赞韩非子“上古、中世与当今,三者一以贯之。”“可谓知兵之微矣。”难怪与夏志清谈论《道德经》时,夏先生脱口而出,老子就是韩非子。钱夏所见略同。钱钟书不以孔孟为意,却以韩子为崇。难怪钱氏不分权变、权宜、权谋之异。

这么看来,钱钟书并非全然是屈居京城,内心深处,或许真心服膺毛氏斗争哲学。要说以兵道处世,韩子不过纸上谈兵,岂能及得上毛氏的“与人斗,其乐无穷?”

从韩非子引述的姬昌和句践二例(参见拙著《中国文化冷风景》第三章)可见,韩非子读懂了姬昌的权谋,并且坦然引说,不像孔孟之流刻意掩饰。然而,韩非子能读懂箕子,老子么?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来看,他于内心的体悟是相当茫然的。韩非子专攻人间的诡计,美其名曰:当世争于力气。于自然,于神明,或者说于纯粹的精神世界,韩非子全然一个白痴。

没有内心体悟的修为,又岂能读懂上古的先贤?先贤之贤,在于不争。一如老子《道德经》所言。仅此一点,便可察知,韩非子无法读懂老子,当然也同样无法读懂先贤的不争。可见,韩非子所谓上古竞于道德,乃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再说,有关上古的道德,是后人,比如孔孟之流,对上古先贤的读解。道可道,非常道。同样道理,有德之人,毋需言德。

钱氏论说西方以人权为攻略,与韩非子解读上古先贤略同。西方政府确实把人权列入政治角逐之策,但这与罗斯福总统所申张的人权四大自由,不可等同。政客往往将人权当作政治筹码,但四大自由却为世人所公认,也是普世之共识。这应该是人类的底线,无论什么政府都不能越过。而西方政府之所以将此列入政治攻略,也就因为那些政府是民选的,不得不以此取悦于民,取信于民。民选政府的言行举止,都在民众的监督之下。政府说什么做什么,都得看民众的脸色。民众所认同的人权诸说,民选政府岂敢遑顾?饱学如钱钟书者,难道连这样的常识都不知道?

将人世间的一切言行,全部列入谋略,这是韩非子的偏见,也是毛氏斗争哲学的核心所在。

在专制的高压底下,钱氏不得不苟活,不得不忍辱负重,不得不踡缩一隅如司马迁作史一般撰写管锥之编,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令人同情的。但如此激赏韩子之谋略,如此认同斗争哲学,如此理解西方的人权,却是钱氏之迷失。由此可见,内心的体悟也罢,修为也罢,都不是可有可无的。

在一个崇尚权谋的国度,天真愈发显得不可或缺。在这样的国度,生命的修为不在于如何世故,如何人情练达,而在于脸上还有没有天真的笑容。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赤子之心不可无。一旦丧失了赤子之心,又如何能够获得纯粹。钱钟书是个纯粹的学者一说,存疑。至少读过这一节之后,很难相信其纯粹性。

所以我曾说,同样的认同庄子,钱钟书和施蛰存不一样。施存蛰不认同谋略可以贯穿于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什么都成了兵道,岂不太阴狠了一点?正因如此,当钱钟书出言伤害天真烂漫的诗人王辛笛时,施蛰存很不高兴。几十年过去,依然耿耿于怀。

 

2009/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