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艺谋电影和流氓美学批判(7)

(2007-05-25 05:13:44)
标签:

文化

 三、对照日本先锋电影透视张艺谋电影

 

缺乏原创力的张艺谋电影,对于欧洲的电影经典相当隔膜,主要的临摹对象除了好莱坞电影,也许当推日本下半个世纪的先锋电影。假如看过新藤兼人的《鬼婆》,会发现《红高粱》中高粱地画面的灵感来源。至于《英雄》里使用的布匹,则与黑泽明《乱》中的画面十分相似。假如撇开那样的模仿性,将张艺谋电影置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先锋电影面前,作一比较,更可以发现彼此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同样探究性欲的人性和非人性,大岛渚的《感官王国》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相比,全然是另外一种景像。张艺谋在《菊豆》中对人的原始本能仅仅是流露了一点兴趣,这在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已经做成了一部经典。即便在历史片的立意上,黑泽明的历史影片和张艺谋的古装片,也是境界迥然相异。顺便说一句,张艺谋十分向往的奥斯卡奖,黑泽明得过不止一次。与张艺谋面对奥斯卡奖拍片不同,黑泽明可说是背对着奥斯卡奖思考的。中国文化曾经有过的种种骄傲,在张艺谋电影里没能得到应有的体现。而张艺谋下意识追随的中国流氓文化,就算是比之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无论就其文化品质也是就其审美意蕴而言,也全都黯然失色。

 

1新藤兼人的《鬼婆》和张艺谋的《红高梁》

 

曾经以影片《地平线》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的日本导演新藤兼人,在1964年拍过一部黑白片《鬼婆》。影片中芦苇阴森森地摇曳的画面,可能是张艺谋《红高粱》中那些个震撼人心的高粱地画面的原始版本。

 

电影艺术的互相影响,其实无可厚非。就算张艺谋本人承认,《红高粱》的画面受了《鬼婆》画面的启发,也并不如何尴尬。有必要指出的是,《鬼婆》也同样以战争为背景,但新藤兼人所聚焦的,却不是张艺谋《红高粱》那样的爱国主义,而是在战争年代煎熬出来的人性本身。

 

《鬼婆》的剧情,并不比《红高粱》复杂。但《鬼婆》所揭示的人性,却远比《红高粱》令人印象深刻。《红高粱》的小说原著本意,是想换一个角度写抗日战争。这样的意图到了张艺谋的《红高粱》里,增加了发掘人的原始本性内容。因此,电影《红高粱》的总体构想,是相当游移的。前半部分是人性的关注,后半部分转入如何抗日如何爱国。

 

事实上,中国人在日本法西斯侵略面前表现出来的复杂性,要远远超过日本电影《鬼婆》所揭示的人性内容。且不说其它,仅仅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互相推诿,明争暗斗,磨擦不停,就把中国流氓文化所造成的那种民族劣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复杂性面前,张艺谋显然相当迟钝。正是这样的迟钝,致使《红高粱》的结尾如此简单,抱着土制炸弹吼叫着冲上去,完了。这种方式在二十一世纪叫做人肉炸弹。初看很英勇,细想觉得很可笑。试想,今天的中国,能够找出多少个人肉炸弹来?中国人真有那种人肉炸弹的勇气,还会至今忍受着专制极权?想要把中国民众推入核子战争从而死掉好几个亿的狂徒,倒是大有人在。那样的狂徒一旦自己面临生死关头,不会英勇就义,而会选择苟且偷生。《三国演义》里就是那么教导的。刘备在曹操的威摄下,也是那么逃生的。《红高粱》那个牛皮哄哄的结尾,其实是个谎言。而且,这个谎言已经在一九八九年获得了有力的证明。

 

相比之下,《鬼婆》的结尾是真实的。鬼婆害人害己,最后掉入自己所设的陷阱里。《鬼婆》想要揭示的,其实与《红高粱》一样,也是一种生存性的挣扎,并没有如何深刻、如何伟大的精神内涵。但《鬼婆》不以主义和观念所囿,非常直接地切入人性本身,从而在艰难的生存面前,展示了人性的真实。真实的人性是简单的,并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么深不可测。所谓的权谋深深深几许,完全是人为的疯狂。《鬼婆》里的鬼婆,正因为算计他人,结果被自己的算计所误。这在《红楼梦》里叫做聪明误:机关算尽真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见,《红楼梦》里的一句话,《鬼婆》里的一个故事,便把《三国演义》式的机关道尽。相比之下,张艺谋在《红高粱》里化了那么大的力气,结果并没有像《鬼婆》那样开掘出人性的深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