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末党锢之迷7

(2007-03-07 22:54:12)

3

 

荀珂虽然有些担忧,但她确实不是个悲悲切切的女子,一如她完全茫然于夫君出任京官的世俗荣耀。外州女子通常充满幻想的进京,对于荀珂来说,不过如同回娘家而已。她并不喜欢京城的热闹和繁华。当年她父亲荀淑在朝廷出任郎中,曾带着她到京城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见多了那些京官们表面上的装模作样,暗地里的互相算计,她发誓不嫁给在朝中为官的男人。但她哪里想到,她所嫁的夫君结果也要出任京官。陈蕃上回出任尚书时,她拒绝跟他进京。可是这回,她拗不过陈蕃坚持要把家属带上,只好跟他一同前去。

人往往被莫名其妙地推到自己最想避开的地方。命运就喜欢如此捉弄人。

动身那天,她的八个兄弟全都赶来送行。她明白他们主要是冲着陈蕃来的,并不出于对她的关切。众兄弟当中,唯有五弟荀爽,还知道私下里悄悄地跟她说上几句。其他兄弟,一个个跟她打完招呼就转身走开了。

荀爽可能算是她在众兄弟当中最为投机的一个。这倒并非是学问上的如何相通,而是彼此有一个共同的心仪对象,他们那个著名的同乡,李膺。

李膺是她父亲最为看重的得意门生,文武双全,既儒雅又有侠骨,人称谡谡如劲松下风。要不是当年李膺得了个护乌桓校尉的苦差事,跟鲜卑人打仗打得数年不归,她说不定就嫁给李膺了。

在京城见了李元礼,一定代我多多致意。

五弟再三托咐她。

她笑笑。

这还用说?

五弟荀爽对李膺的崇拜,名闻遐迩。当初,少年荀爽与李膺相见,不过坐在车上替人家执了执缰绳,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事过之后,还逢人便说,自己如何为李元礼赶了次马车。

她也同样渴慕李膺。其实,她这次进京,下意识里唯一的一件快事,便是此后能常常见到李膺。

 

进京那天,风和日丽。马车起驾时,她突然心中暗暗感慨,到了京城之后,离京城外的那条大河倒是很近,可是离她经常攀登的那些崇山峻岭,却是遥遥不可及了。

看着渐行渐远的青山,她不由有些忧郁起来。

登山,乃是她最喜欢的一件赏心乐事。平日里,她一得空儿,就会独自骑着马儿,悠悠然地逛到山脚下。然后,她翻身下马,将马儿朝树上随手一拴,顺着山道,拾级而上。

每每大汗淋漓地登上顶时,她总是感慨陈蕃不愿同来。陈蕃开心起来像个孩子,可是刻板起来,又像个迂腐透顶的冬烘。有关陈蕃年少时那个不修边幅的美谈,她始终嗤之以鼻。一个人闲处一室,庭院荒芜,室内室外,又脏又臭。父辈朋友前去造访,见了那模样问他,你小子怎么不打扫打扫?陈蕃居然理直气壮地回答,大丈夫处世,应该志在扫除天下,怎么可以只侍伺这么个小屋子呢?有一次夫妻间说起这个美谈,她反诘夫君说,假如连自家的小庭院都打扫不干净的话,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陈蕃听了十分不高兴,但又无言以对。

陈蕃只知道关心国家大事,很少有闲情逸志,更不用说寄情山水之间。而这,正是她父亲跟陈蕃的又一个不同之处。

想当年,她父亲在世时,经常带着她到山里转悠。父女俩听着鸟啼,一路登高至山巅,兴致勃勃地一览平川,远眺群山。

到得山里之后,父亲通常会对她谈论许多平日里不太涉及的话题。给她印像最深的是,父亲好几次提到对圣人孔子的质疑。父亲对她说,所谓子不语乱力怪神,其实子不语者,何止是乱力怪神。花草树木,江河山川,日月星空,乃至人自身的生命堂奥,孔子何尝提及过?孔子关心的不过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世俗关系罢了。孔子再三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但孔子又恰恰最不以人为然。

父亲当时一口气发问道,他知道人是怎么回事么?他关心过人的忧郁,人的痛苦,人的孤独,人的自相矛盾么?他懂得人的创作么?他说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却从来不说他究竟听出些什么名堂。看见人家跳舞,他首先关心的是跳得是不是地方。号称读过几百首诗歌,却没见他自己写过一首诗歌出来。不过随口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就被后人尊为圣人圣言。拿孔子的话来做人,不是做得迂腐,就是做得虚伪。用孔子的话来治国,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要不是咱们祖先荀卿的努力,孔子所说的几乎都是废话。

她听得津津有味,并且一再问父亲,为什么不把这些想法写出来?父亲笑笑,告诉她说,他说的这些话,不过常识而已。明白的人,不说也明白。而不明白的人,说了也白说。你说,父亲问她,为父这些想法写给谁看?写给明白人看,还是写给不明白的人看?

她听了回答父亲说,所以呀,人家非议你既不著书立说,又。。。

又不建功立业。

父亲抢着替她说完。

不是么?

没什么不是。为父就是这样的。孔子最欣赏的那个颜回,也是这样的。

颜回?这么说,孔子其实并不欣赏他自己了?

这就是孔子狡猾的地方。别人说他学识渊博,他说他也许是赶马车的专家。这叫做得了便宜还卖乖。

你不会这一套,所以一开口就得罪人。

可是,要是孔子活着的话,一定会表扬我,就像他表扬颜回那样。

唔,我明白了。要是孔子表扬像他自己那样的人,岂不人人都成孔子了?而那么一来,孔子也就不成其孔子了。

呵呵呵,不愧是我的女儿。

有其父,必有其女嘛。

可惜,你那些兄弟,没有一个像我。

你那些门生呢?

李膺离我最近。

她牢牢记往了父亲此话,也记住了李膺。果然,多年之后,父亲谢世,京城上下,一片沉默;只有李膺以荀淑门生的名义,公开纪念他那不合时宜的老师。至于京城里冷淡她父亲的原因,乃是她父亲生前曾被人请到朝中议政,结果一席话不仅得罪了大权在握的大将军梁冀,也得罪了在座的所有重臣。还据说,她父亲那番话传到梁太后耳朵里,让太后听了都不太高兴。

她却为此替父亲由衷地感到骄傲。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才见父亲的为人本色。

她经常一路登山一路想着父亲,然后想得热泪盈眶。有一次到得山顶,她举目四眺之际,只见一只雄鹰,从云空里飞来,在她眼前一掠而过。望着山峦间斜斜地远去的鹰影,耳边响起了父亲的声音。

鹰是孤独的,只有家禽,才成群结队地让人饲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