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对竹子不应该陌生,因为竹子生于亚热带。我国传统文化里的四君子:梅兰菊竹,竹子是榜上有名的。也因此,在很多古画中,可以看到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比如说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就以画竹出名。他的竹画,多是写意,却极富变化之妙,他通过画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致看他的竹子的人,从中领会的哲理更引人入胜。而他笔下的竹子,我们都认为是他对生活的最高抽象。


其实,竹子之于我们的生活那是太紧密了。农耕时代,哪家哪院没有竹子呀?苏东坡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时至今日,园林绿化中竹子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你看过竹海吗?你见过竹山吗?在四川的南部,长江的边上,离宜宾大约60公里,就有那么个地方,竹子种的漫山遍野,因此得名--蜀南竹海。夏末秋初的时候,斯旺夕照和朋友来到这里,想借竹海的幽篁驱散岭南的酷热。却谁知,长江流域一带水汽充沛,早上起来,细雨霏霏。

不能说没有一丝失望,雨天爬山,容易使人泄气。但既然千里迢迢的来到,也没有打退堂鼓的。只好鼓起勇气登山吧。雨天的竹林里,光线尤其的昏暗,好容易照了几张相片。

这是挨近山脚的一处名为忘忧谷的地方,这里集中了好多种竹子。

还有竹子搭建的竹楼、竹桥。


走在竹林的小径上,头顶的雨滴声和山间的流水声细细的唱和,真有令人忘忧之效。


竹子,就疏疏落落随意的长在山间。

偶尔一阵风过,雨点就密了下来。

走到竹林深处,眼前一亮,小瀑布宛然而下。

这是竹子编制的桥。

埋头走着,突然冒出房子一角,感觉到如果是夏天的话,这样的房子该如何清凉!

山居,其实需要的家具不多。


但绝不会缺乏摆设,更不会缺乏食物。你看,都是竹子身上出产的。

山路弯弯,继续往山上走,几疑走到云里去了。大雾弥漫,道路若隐若现。

在这样的环境,什么景致都看不见了。惟有空气非常清新。



找一个竹棚歇脚,才发现,竹子都变成墨竹了:



真的就像郑板桥的画:





浓雾中,荡开一叶扁舟,漂浮在烟雨蒙蒙中,做一个灰色和绿色的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