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广告商会,即一般所说的4A,在1957年成立。新加坡比香港还早,48年就成立4A。不过,如果你想在两个4A的官方网站了解一下两地的广告业现状,或至少知道一点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商会的自身辉煌历史,你是什么都找不到的。新加坡4A网站的历史一栏,按进去只看到91年后历届会长的名字,香港4A网站则连历史栏目都没有。两个网站都是英文的,没有中文版,新加坡不去说它,香港广告界怎么可能如此不长进?
 广告业一般都先4A而存在,台北的4A出现得晚,前身成立于87年,正式成立在91年,中文叫台北市广告业经营人协会,网站比香港和新加坡更烂,却有这样一段话:「台湾的经济成绩为全世界有目共睹,由旧时农业社会摇身一变成为今日民生富裕的工商社会,其中广告的力量应属首号功臣。我们与其说台湾的经济与广告同步起飞,还不如称广告带领民生经济快速发展」。我自命是广告界之友,不过这样的论调连我都认为太过。
 新成立的中国4A,网站做得较有创意,只寄望它以后内容也有意思。
 我这一代是看广告长大的,后来做媒体又跟广告朝朝暮暮,目睹广告如何激活摩登想象,中介时代品位,求索本地人身份,影响不在电视、电影、报刊、流行曲之下。
 60年代末,香港广告人胡树儒替低廉的老牌子瓶装饮品绿宝橙汁拍了一条广告片,叫了自己几岁大的儿子,穿上西装打上领结,一个人从豪华房车出来,一脸正经的走进半岛大酒店,在气派的大堂咖啡厅坐下,对毕恭毕敬的老侍应喊说他要喝绿宝。一个小孩走进这样的场所,制造了悬疑,原来只是为了喝最普通不过的绿宝,令人忍俊不禁。还不止如此,据广告名家纪文凤解释,这片子之成为里程碑,因为拍的是一个华人小孩,在没大人陪伴下,胆敢闯进当时象征着殖民地洋派上流场所、小市民却步的半岛酒店,并理直气壮的点选平民饮品。我想不需要进一步向大家分析当时香港普通市民看到这广告后错综复杂的心理,只要看过一次的香港人,大抵都不会忘记,我自己就一直不明所以的记得。
 纪文凤自己是凭76年维他奶广告成名的。维他奶是老牌瓶装荳浆,包装像汽水,却不带汽,标榜营养,沿用多年的广告口号是「饮维他奶,令你更高、更强、更健美」,真够实惠,但70年代的年青人嫌它土,宁选大牌子汽水。维他奶为了反击汽水,要推新的形象广告,负责创意撰稿的纪文凤用了香港人一句口头禅「唔简单」,转出「唔止汽水咁简单」这句口号,广告歌由顾家辉作曲,黄沾填词,黄沾画龙点晴,建议将「唔只」改为广东话亮音的「点只」,遂有了名句「维他奶,点只汽水咁简单」,传诵一时。当年广告非常讲究口号。
 其后纪文凤创作了更多广告名句,很能反映时代心态,如大家乐连锁快餐店的「做足一百分」、丹麦蓝罐曲奇的「两梳蕉」、特醇轩尼斯的「Hey,
Big
Spender」。到80年代中后,广告口号的重要性才渐被影像替代,香港广告创作进入朱家鼎、吴锋濠时期。
 香港的广告界华人,我最早只能溯至60年代的林秉荣、谢宏中、锺培正。70年初纪文凤入广告行,在格兰广告打短期工,是谢宏中手下。78年她跟四个男性广告名家一起创立精英广告,赶上跨国收购潮,不到一年葛瑞广告就入股。92年她北上成立中外合资的精信广告,95年离开广告界。
 纪文凤着的《点只广告咁简单》﹝台版叫《进入广告天地》﹞一书,曾获选89年台湾金石堂全年十大最具有影响力书刊,她的著作、演讲和交流确确实实影响到一些台湾与大陆的同业,对两岸三地广告业转型都有贡献,不信可以去问台湾滚石的二毛或广州白马的老板。
 为什么老提着纪文凤?因为我发觉还是她最愿意为全行业的事情出力,做公益奉献、拨出时间培育年轻人。广告界个个是聪明人,但也需要有热心人,广告业或许是今非昔比,但总不至于连商会网站都弄不好,连行业曾经拥有的风光历史都不去梳理
-- 香港4A已50周年了。
﹝原载《万象》、《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明报》世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