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责任感动生活

(2007-01-08 09:18:32)
分类: 赏艺术

责任感动生活

刘元刚摄影作品《和谐》

责任感动生活
 
刘元刚摄影作品《泰坦尼克号》

责任感动生活

刘元刚摄影作品《过马路》

责任感动生活

刘元刚摄影作品《大地乐章》

责任感动生活

刘元刚摄影作品《通向曼哈顿的桥梁》

  今天,刘元刚先生摄影作品展开幕。当下,是资讯发达,读图为主的时代,摄影图像走进了大众的生活。19世纪机械文明下发明的照相机,也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被赋予了新的语境。人们随时、随地、随感地记录着万象百态,职业与非职业摄影师的界限在模糊,技术水准在拉平,而摄影艺术的境界却在提升。繁杂的图像时代要求摄影家必须具备敏锐的视角、瞬间的记录能力和对社会的深层次关怀。近期读了刘元刚先生的作品,引发了许多思考。读其作品等于观其人,他是一位极富责任感的教育家和摄影家,在社会中寻找定位,在生活中寻找人性,在生活常态中捕捉永恒的瞬间,在动态百像中寻找和谐的精神慰籍,在黑白两极之内塑造凝重的色彩空间。更可贵的是,他的作品能够让读者停下来去思索。这是他个人的品格使然,当然也是职业的感召。他通过特殊的社会感悟和艺术视角,在对大千世界的追问过程中发现了美,塑造了人性的可贵,也在作品中注入了他一贯所追求的社会责任感。
  或许是因为刘元刚先生的职业因素,他的作品不去追求唯美主义的纯粹,也没有浪漫主义的情调表述,而是带着强烈而浓重的当代现实主义的色彩。在域外采风作品中,他用不同的视角抓拍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关注人类最真诚的爱,以及充满爱的生活状态。在《和谐》这件作品中,三个黑人与一个白人女孩注视我们的瞬间,传递出了社会中人与人的平等要素:和谐与友爱,而现实世界中肤色的不同所表征的地位的不同,所享有的社会资源的不均,发展机会的不等却时时叩问着我们的心灵,貌似平和的画面蕴含了无尽的张力。《泰坦尼克号》中破旧公交车上的小伙子貌似电影里的男主人公,自信的神态、深沉的眼睛流露着灵性的光彩,他对生活的挑战、人生价值的实现将在哪里?画面上几个方块形制的排列,黑白灰的层次对比,突出了作品的主题。而一席之地的《超市》,洗车夫的《快乐单身汉》,野地里的《现代美发师》等作品又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现代化进程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用朴素的黑白语言阐释着人们的快乐、忙碌、等待与期盼。作为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的刘元刚先生,不仅关注普通平民的生活,更注意观察及表现西方的教育现象,在他镜头下记录的孩子们,充满了天真、活泼、智慧的表情,从眼神中反射出对快乐教育方式的认同。在一间类似于家庭或画室的教室里,孩子们说《我们在上美术课》;亲善的教师带着孩子《过马路》;在教室里孩子们无拘无束表现出的《自由空间》……这些影像看似朴实无华,看似日常生活,却反映了作者对教育的关注。用心记录了国外当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在反思当下我们存在的不足,作品的语境是深入的理性思考。另外,在多维的视角与审美、科学与文化、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冲突之间,刘元刚站在哲学的角度去思考,站在艺术的角度去表现,通过镜头所解释的语言,梳理着人间百态,世间万象。那神圣的教堂、平整的村落、热闹的都市、荒凉的沙漠、神秘的域外景色,都留下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聚焦。
  摄影对刘元刚先生来讲,更多层面展现出的是他的品格。他用瞬间的快门记录着自己的社会责任,用镜头对准普通民众,用真诚的心关怀着受教育的孩子,表现着人机互动的智慧。他,作为济南市教育局局长,资深的教育家,有别于一般的摄影师,创作的作品也是他对社会洞察的结果。他一直主张所谓“大家”首先要从家庭做起,推崇专家必然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他也主张艺术家更应为社会做贡献,承担起更大命题的社会使命。所以,他用自己的镜头传达着对艺术的理解,当他端起相机时,他感觉“有义务告诉人们点什么”,他的镜头传递、表达着他对世界、自然、社会以及人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的认知与感叹,因而我们才会在他的影像中读到人们的笑容、青春、健康、友善、责任、关爱、平和,也读到历史的沉重与未来的思考。我们在《大地乐章》中读到的是一首人与自然相和谐、富于生命律动的有节奏的诗歌;在《雨中的喜悦》中读到的是面对人生的华彩乐章,新娘内心遮掩不住的喜悦和盛开的微笑,那是对生命与生活的礼赞;在《贝多芬故乡的“指挥”》中读到的是绅士老人的致意,是这方水土养育了伟大的音乐家以及热爱艺术的人民;在《通向曼哈顿的桥梁》中读到的是世界的沟通与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有形的层层叠叠的桥能够实现文化的跨越与理解吗?在《中心大道的一号车》中读到的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化进程,面对这种场景,我们只能在心中暗暗祈祷,愿世界的发展格局建立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愿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能保留住自己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基因与精华。在《门卫》中读到的是中东地区身着民族服装、保持民族信仰的青年男子,他手持利刃,但是能保卫住自己的家园吗?这一切均缘自这位摄影家自身对生活、生命、生机的挚爱,也缘自他教育家的特殊身份,这个身份赋予了他一种特殊的责任感与理性,因而他的影像渗透着深层次的对社会、历史、生活现象及本质的思考。他坚持朴素而富有哲理的创作语言,塑造了他摄影作品的基本风貌和艺术风格。
  刘元刚先生的摄影作品从不同侧面揭示的社会画面耐人寻味,让读者从思考中获得审美感受,从审美境界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与希望。期待着他的作品通过展览与作品集的出版与更多的读者见面、沟通与交流。
                            
                             潘鲁生
                         丙戍年小寒于历山作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