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逐渐淡去的年节祭祀

(2006-12-30 21:25:38)
分类: 谈民俗
逐渐淡去的年节祭祀
(山东高密家堂轴子,用于祭祀宗祖先人)
  中国的神非常多,也非常复杂,对祭祀也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早在商周时期,年节祭祀活动已经非常完善,那个时候开展繁缛复杂的祭祀活动除了沟通人、神的作用之外,主要还是为了区别等级。不同地位的人,祭祀对象不一样,不同神祗所处方位不一样,祭拜方位不一样,祭拜时间也不一样。像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祭拜不同神祗的地方,要在不同季节祭祀。天子可以祭拜天、地之神,诸侯就没有这样的资格,只能祭拜三川五岳之神;士大夫又不能祭拜三川五岳之神,只能祭拜万物之神;这样一层层递减下来,到了士这个平民阶层,就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了,不能祭拜其他任何神祗。而且不同地位的人,祭拜不同的神祗,也有不同的服饰相搭配,显示了人不同的等级身份,这在服装史上叫“冕服制度”,在当时祭祀本身就是一种明高下、辨尊卑的行为。比如,古代皇帝的祭祀典礼中,大地回春之时,草木返青,东风吹拂,人们骑上青马,穿上素衣,带上青玉去城东郊举行迎春活动;立夏之际,人们穿黄衣、佩黄玉,在王宫庙前行祭礼;立秋之时,人们着白衣、佩白玉,于西郊接秋;冬日来临,天气寒冷,人们穿黑衣、佩黑玉,于北郊祭冬。
  后来,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各种节令习俗。等级观念相对淡化了,敬奉祭祀的仪式也日趋简化,但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似乎更直接了。老百姓眼中的神,比较功利,一般用到谁敬谁。求财敬财神,长寿敬寿星,求子敬送子观音,缺水求雨敬龙王……有点“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的做法。但是除应急需要敬奉之外,逢年过节也要祭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一般人家都要对天地众神,自己的家神包括天地君亲师、灶神、床公床母、厕神、牛马王、仓神等,都要上碗水饺或者放个花饽一块儿敬奉,意思意思;讲究的人家则加上三牲瓜果之类供奉,履行简单的叩拜仪式,以表虔诚。像手艺人还要单独敬奉一下祖师爷,像木匠敬奉鲁班,染坊敬奉梅葛二仙,造纸敬奉蔡伦,酿酒敬奉杜康……
  有一年春节我去曹县拜访一位老木匠,发现他把工具箱放到西屋里头,西屋是拜神的地方,他把它放在八仙桌上,所有的木工工具,刨子、凿子、锯、尺子、斧子、墨斗都拿出来,擦得干干净净,放进工具箱内,用红纸写上“鲁班之神”,贴在工具箱中央,加以敬奉。他说老辈子都这样拜祖师爷。在临沂我们曾见过一个做镟木玩具的老艺人,他也是这样,过年了,他给他的镟木床子也贴上对联,上、下联我记不清楚了,好像是什么财源通四海之类的话,但横批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家之主”四个字。其实这是把神物化了,在我们造物研究中称之为“物的人格化”,虽然仪式简单,同样是想表达手艺人对行业祖师的敬奉之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