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干预最重要事情:辨别自杀行为的征兆(再转)
(2013-04-21 08:24:50)
标签:
灾后心理救援情感心理咨询师ptsd幸福玛丽娅 |
分类: 灾后心理重建/自杀危机干预 |
【题记】重大灾难发生后,针对幸存者,死亡者家属,直接受灾家属、及其他灾区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进行心理危机的评估,如何评估心理危机等级,请参考下文。
第一节 自杀的行为征兆
一、成人自杀的行为征兆
撞针事件发生或认证之后,以至自杀行为发生之前,成年人会出现以下的行为征兆。每一个征兆都可以视之为求救讯号,或者是生命最后的挣扎。如果没人发现或伸出援手,自杀死亡将是最后结局。
(一)六变
1.性情发生巨大的改变
雨,反之。个体的个性、气质与情绪行为模式,突然发生巨大改变时,都是自杀的危险征兆。
当个体把存款全部提领或乱借钱,把钱胡乱花光或全部捐款给慈善机构,或乱买东西送人,这种突然以各种极端方式花光所有财产的行为,也是自杀的危险征兆。
当个体日常说话的内容,发生以下的改变时,就是自杀的危机征兆。语言的征兆非常容易辨识,但是也非常容易被忽视,或引为笑谈而不了了之。
了算了」、「我想自杀」、「我会自杀」……等语言。
以下的征兆,在自杀危机中扮演「撞针事件」的角色,可能会直接引发自杀行为,或激发病态行为而自杀致死。
(1)突然得了不治之绝症。
(2)突然遭逢变故,肢体或颜面或脊椎伤残。
(3)罹患精神疾病久治不愈,或近期刚治愈出院。
(4)罹患重病或慢性疾病不愈。
(5)动机与情绪发生极端或异常的改变,陷入深度焦虑、忧郁失眠、恐惧恐慌、强迫或狂躁之中。
6.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
不成……等。
(二)三托
以下三种情况,都是自杀者的求助讯号,都是「临终安排」,所以危机更严重。三托的现象,主要是动机性自杀者,尤其是目的性自杀者。目的性自杀者采取这三种作为时,通常已发生「撞针事件」,极可能已决定自杀的计划,所以务必要谨慎处理。
1.托人
2.托事
3.托物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95114513_3_1.html转自台湾心理治疗专家林昆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