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都快结束了,暑假里在家接待老家亲戚朋友世博游N波,从来没有亲身进园过一次。喜静好独处的我早被每天播报的几十万的游客数字给吓着了。
周六妹夫带外甥从杭州来赶世博末班车,JEFF也怂恿我在最后十天把家里几张世博票给抓紧看掉。
记得江西JEFF姐夫炫耀他3天看了80多个馆,对我详细讲了他成功经验:入园前就选准自己要看的目标,设计好最佳路线,一开园就以最快速度直奔最想看的馆......他说,如果你的时间和体力只能游一个馆,那就去沙特阿拉伯馆;如果只能游两个馆,那就去沙特阿拉伯和日本馆。中国馆可以暂时不去,因为会长期保留,以后慢慢看。俄罗斯馆很有艺术性,也很值得去看看。
于是,我把自己的目标按优先顺序确定为:沙特阿拉伯馆、日本馆、俄罗斯馆、澳大利亚馆。
以前一直很向往的欧洲馆们就暂时放弃了,才从“实地考察”回来不久,就不排队看那浮光掠影了。
开园时就进园。 作为世博园区持特别通行证的工作人员堂弟推荐泰国馆很好看,非常值得一排。就冲他已经不知道进场多少次的经历,我接受他的建议。和妹夫一起进入泰国馆排队队伍中。2个小时后,进入。三个厅,三段视频,分别在举头圆柱体上、四周整面墙壁上、4D(能感觉花香、雨滴、东西砸过来)电影屏幕上。各自不超过5分钟。
一个上午就这一个馆。中午和亲戚们分手,我独自奔向我的第一目标,当时就对自己说,今天就排它了,哪怕到闭馆前只能看一个馆,我也感受一下沙特馆中究竟有什么。
于是开始漫长达5个多小时的排队。从烈日炎炎,排到霓虹灯开。中间经历了看别人为插队而吵架大家3次,认真读完自带书两本、面无表情对周围排队人做自由联想、边打瞌睡边往前挪、收腹挺胸练习深呼吸、复习躯体治疗工作坊中的走路训练、积极自我暗示快了快了更快了......所有我能想到的能打磨排队时间的方法。
当终于进入沙特馆的时候真是无比的成就感啊,这真是非常考验人的决心、耐心、恒心的排队机会,真是非常训练人的毅力、意志力、抗疲劳力的机会啊。就因为这人生第一次最长时间的排队,从此所有的排队等待时间对我都是小菜一碟。
那么沙特馆最让人新奇震撼的是什么呢?是超大空间里360度(也就是周围全部的圆形墙壁上、顶上、地上)全部是连成片的投影,人仿佛置身在半空中,俯瞰仰看环看沙特阿拉伯的各种景观,沙漠、海洋、城市、人群......这样的大面积大规模是其他任何馆都没有的。5个小时换精彩新鲜的10分钟,还算值吧!因为如果连这个都觉得不值,那其他可能也就没有什么更让人激动的了。
出来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我打算乘晚上人不多,将其他目标一并完成。
沙特馆的隔壁是约旦,门口没有排队直接进,进去一看一个弧形走廊贴约旦的图片。很快出来了。再次明确既定战略:必须把有限的时间体力用在最想看的地方,而不是图能看尽量多的馆而把时间体力耗在自己并那么感兴趣的馆上。那样很可能走马观花,看了也白看,反而容易后悔。就象我排沙特馆那样,再长时间,既然是我的第一目标,我也认了,可能有些失望,但是起码不会后悔,因为我看了最想看的。
于是,又再次横跨整个世博区,奔向另一头的目标所在区。只10分钟的排队后就进入澳大利亚馆,看了10分钟的高科技影片出来。澳大利亚馆传递的理念是,未来的城市存在于孩子们的幻想中,孩子们想象它会什么样它就可能是什么样,它也可能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样子,这些都是未来城市的种子,得好好呵护。晚饭犒劳自己,在澳大利亚馆的大厅吃了该国传统的西餐:三文鱼色拉、传统巧克力蛋糕甜点、烤蔬菜牛肉薄饼。出门在无人的行人通道宽木凳上,在夜幕中躺下来,小睡了几分钟,算是彻底放松。
继续奔向欧洲馆。德国馆,当日排队已经结束。路过同样没人排队的希腊馆,顺便进去看看。因为古老的古希腊文化和浪漫的爱琴海,一直对希腊也心存向往。在几个小厅的墙上液晶屏显示的希腊介绍上提前过把小瘾吧,以后还是需要实地去体会的。
终于来到姐夫说很有艺术性的俄罗斯馆前。虽然此时已是8点多,还是很长的盘旋长龙在排队。进去了,看看究竟如何艺术性,会不会有芭蕾舞表演呢?我很好奇。一个小时后,拖着几乎要废掉的双腿进入。原来姐夫所指的艺术性就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卡通植物王国啊。超大型的喇叭花、草莓、蔓藤绿叶。每个大花朵里有液晶屏上一个少年儿童在讲述他们想象中未来的城市。一个个橱窗里是根据儿童画的未来城市同比例放大的彩色卡通模型。参观的人们就在喇叭花前、模型前凹造型。原来就是如此呀。
夜晚10点半,JEFF在地铁口拾到了几近累到无法再挪步的我。届时我也终于投入到火热的世博中13个小时。也总算深入参与体验世博了。我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为我看了几乎所有目标馆,我也为我只有这几个想看的馆感到庆幸,更为我竟然终于排下了世博园区最长排队时间的队伍而荣耀着。唉,真不容易啊。
剩下的票,将在闭馆前锁定企业馆和案例馆。我隐约感觉也许那边收获会更大!期待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