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灾后心理重建/自杀危机干预 |
内疚感,是灾后很容易产生的另一种负面感觉。
在成都电台接受热线电话咨询时,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
电视、广播里,24个小时,所有的频道都是关于灾区救援的报道,
不看,就会产生内疚,为自己那么缺乏爱心。无法安心做别的事情,除了守着电视;
四川省委、省团委门外上万人排队,拥挤,争去第一线做志愿者,
没去,去不了,没有参与,就会产生内疚,为自己那么缺乏行动。无法去做别的工作,除了积极找任何渠道可以加入志愿者;
身在相对安全的成都人,在饭店里喝酒吃肉时,也会产生感到内疚。因为帐篷里的灾民们还只能吃面包和方便面,顿时没有了胃口,转点了几个朴素小菜;
救援的官兵从前线归来,心中满是悲伤和内疚。为自己只救了36人,而不是更多而内疚;为有一些人被千辛万苦、小心翼翼救出来最终还是死了而内疚;
从前线回来的记者、摄影师也有内疚,为自己的职业只能在旁边记录和拍摄而不能参与救人而内疚。听说有记者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内疚,就地辞职,以能参与到救人的队伍中。
我也内疚,为我那一天只能坐守成都电台等待接听咨询热线、通过直播节目做普及的心理救援知识讲解,而不能到都江堰去主动地、直接和灾民们面对面的交谈。
最感到内疚的时刻是,离开四川前的一个晚上。从电台完成一天的工作出来,我去成都新世界买鞋子。因为李晶走前再三关照,因为你家里有孩子、老人,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鞋子在上飞机前给留下,以防真的有疫情带回上海呢。她自己也提前买好一双红色凉鞋飞回了北京。
那是灾后的第二周的新世界,商场里的人很少,几个楼面加起来应该不超过50人。在这前几天是关门晚间不营业的。营业员们经常做的动作是看手表,看什么时候可以下班,无心搭理顾客。所有的衣服、鞋子都标志着大大的“对折”字样,而所有的原价都明显已经是原来价格的两倍。
我在选择我想要找的鞋子,商场的广播里反复播放的歌曲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亲相爱一家人》、《手牵手》......循环滚动播放,大声的。
原来音乐是那么能够渲染氛围的,在听到第三遍的时候,当我听到的歌曲音量又被调大一些的时候,我的内疚感激增到能忍受的极限,我在音乐中内疚和伤心的眼泪要出来了:灾区的孩子们那么样的巴巴地想要读书、玩具和上学,那最初最大的心愿是能吃上白米饭,而我还在这里SHOPPING,还企图买个名牌鞋,我实在太不应该了。
顿时,找不到了购物的欲望,在旁边一个打折运动些车里草草挑了一双鞋,匆忙离开了。回头看了一眼,那一楼层的客户已经连十个人都不到了。回到房间里,打开电视,听所有台的救援报道、化悲痛为力量的英雄模范事例,心理塌实了。
初回上海的那一周,我更内疚,为我回到了这个繁华而安全的大都市,而灾区的人民还在等待漫长的家园重建过程。我为我不能更多的帮助到他们而内疚,我为我不能更长时间的提供帮助而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