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節奏的社會中有可能實踐慢食文化嗎?zz

(2008-05-26 19:53:03)
标签:

慢食

在地文化

环保

多元化

全球化

健康

美食

分类: 敬畏自然
消費支持小農 掌握食材履歷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靜宜、吳雨潔、賴素鈴】

問:台灣的生活步調很快,如何實踐慢食?

徐:我曾經問過教授類似的問題。他拿了一個三明治,說:「這個麵包是我認識的麵包店烘的,火腿來自帕瑪當地,蔬菜從附近的小市集買來,我完全了解這些食材的來源,我的選擇等於支持慢食理念。我今天很忙,只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吃這個三明治,但你能說我不是慢食嗎?」

韓:在台灣講慢食,絕對不是全盤學習義大利,否則看不到我們的傳統,也沒有尊重這個時代、土地的特色。

徐:我們會不會擔心,下一代不再能分辨什麼是傳統的美味?再加上環保、文化因素,就是慢食精神發想的開始。

如果我說台灣很多食材都瀕臨絕種了,大家一定會問那是什麼?(韓:台灣以前有好多種蘿蔔,現在大概只剩兩種。)豬肉也是,為什麼現在吃的是英國品種改良來的白豬肉?我們的桃園黑毛豬呢?

台灣作物不斷有新品種出現,要找回消失的那一塊,是滿大的挑戰。

韓:京都人講究的「聖護院蕪菁」等「京野菜」,都只在有限距離內販售,不賣到外地去。那是京都保存一千多年的文化形成的生活態度。

京都文化帶給我很大啟示:文明不是直線進行,而是一種螺旋的方式。有時我們以為落後的生活方式,轉一圈反而走在最前面。

問:要推行慢食理念,如何克服市場弱勢?

韓:最重要還是教育消費者。所謂「正確的消費者」是需要知識的。You vote what you buy,你買什麼就等於投票。如果你總到大賣場買基因改造、破壞雨林的食物,你以為自己沒有參與全球化剝削農民嗎?你已經投票支持那些事情了。

你所吃的任何東西,都應該思考誰在種?誰在賣?誰在買?我常跟小農買東西,我當然知道我要付出比較多的錢。我不了解的是很多人可以買幾萬元的名牌包,一個蛋貴了三元就不買。

徐:如果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不會意識到之後的整體影響。慢食協會做許多事,發掘、保護快要消失的食物,就是要讓消費者知道,有這麼多選擇。

每年九月都會舉辦的「慢食起司」活動,是為了保護全世界的起司小農;今年十月的「大地母親」活動,會邀請全世界即將消失作物的農民到杜林去,非洲國家沒經費前往,慢食協會負責找贊助幫他們出機票。

韓:我們現在對食物的認知非常粗糙,很多人煮蘿蔔湯,把葉、皮都削掉扔了,完全不了解早期常用蘿蔔葉、蘿蔔皮作醃菜,有很豐富的營養。像原住民吃黃藤心、我們吃芋頭的梗子,現在也越來越少人知道。

徐:我認識一個農家,他種了一百零五個品種的胡蘿蔔,一一煮來吃之後,才挑出五種賣。他的胡蘿蔔賣得很好,但他很洩氣,因為很多人根本不了解這些胡蘿蔔哪裡不一樣。

問:如果要向外國人介紹台灣的食材,你們的口袋名單會是?

韓:台灣的稻米與茶。台灣在日據時代,是日本非常重要的稻米供應地,比日本更適合種夢幻米;台灣的地理條件很特殊,剛好綠茶、紅茶都能栽種,茶葉的變化性也很高。

徐:台灣有許多好東西可以介紹,竹筍、水果都是。我在義大利買過一次鳳梨,馬上就有大台灣主義的驕傲。我告訴義大利人,台灣有廿一種不同的鳳梨,還有鳳梨 酥呢。其他像豬肉、雞肉,開什麼玩笑,如果他們吃過我們的肉品,我都跟他們說:「可不負責幫你們申請居留權啊,不要吃過賴著不走。」

【2008/05/26 聯合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