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敬畏自然 |

■提问:王洪波 笔答:莽萍
莽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当代宗教思潮和环境伦理问题,著有《绿色生活手记》等,近年来参与了许多动物保护活动,在《新京报》等媒体上发表了大量宣传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的文章,被媒体称为“受难动物的代言人”。
问:近一年来,你阅读后印象深刻的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方面的书有哪些?
莽萍:近一年,我看的环境类图书不太多,有两本书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一种是梁从诫和杨东平主编的《2005年: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一种是美国人福克斯撰写的《深层素食主义》(新星出版社,2005年)。前者是一本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绿皮书,也是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向社会的发言。作为环境绿皮书,这本书对于中国近年发生的环境大事据实记载,不粉饰不回避,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同时,该书一些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改善中国的环境危局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作为民间组织向社会的发言,该书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注重民间环境保护力量的成长和公众参与,二是关注弱势群体居住地的环境破坏和困境。书中许多文章都涉及这些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分析。由薛野、汪永晨撰写的“备受争议的西南水电开发”,就西南大峡谷地带一些破坏性水电开发计划做了全面描述和分析,对于决策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相比前者,《深层素食主义》是一本具有动人情感和超凡理性的著作。作者福克斯教授(台湾译作傅可思)不仅描述了肉食导致大量动物受苦的境况、以肉食为基础的农业畜牧业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摆脱迫害和暴力的生活方式——素食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素食主义代表一种人类意识的彻底转变,即把人类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和自然相分离、相抵触。作者相信“素食可以把人类以及我们的地球引向较好的未来”。该书中译由台湾“关怀生命协会”主持再恰当不过。因为台湾拥有全世界最密集的素食餐馆,较高比例的素食人口(约200万人)和同情动物的宗教传统。该书作者在“前言与致谢”中说,“希望读者会认为《深层素食主义》是本易读、有意思而能增长知识的书”。我想他的期望已经达到了。
问:您主编的“护生文丛”销售和反响如何?
莽萍:说实话,这套书销售情况如何我不太知道。一些北京读者告诉我,他们是在三联韬奋书店和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买到“护生文丛”中的书籍的,但在其他一些城市,读者可能就不容易买到。这是很遗憾的。“护生文丛”出版后,获得“2005年度‘科学时报读书杯’科学文化·科学普及佳作”评选的“最佳丛书奖”。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在推荐2005“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书目时,也把“护生文丛”中的《绿色生活手记》列为推荐强度较高的四星图书之一。另外,一些学者写了不少书评。我想,这套书是有助于人们深入探讨动物权利、动物福利等问题的。
问:您认为,通过环保人士近年来的努力,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已大为增强?
莽萍:环保人士的努力一直都在持续,但是,要说人们环境意识增强了,我看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造成的。人们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希望有较为清新自然的生活,如果不可得,还受到环境污染之害,就会想这是为什么。不能低估普通公民对于环境的要求和敏感。就像内蒙东乌旗造纸厂污染案中,最具有保护草原不被污染破坏意识的群体就是居住于斯的牧民。那些只想赚钱不顾生态环境的外来开发者根本不关心这些,而靠GDP增长博得政绩的当地政府却极力维护毁坏自然的污染者。在这个案例中,世世代代生息在乌珠穆沁草原的牧民最终因为法庭判定他们没有“土地权所有证”而不能讨回被污染企业强行侵占的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