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境文学应成为文学的主流之一

(2006-06-04 21:22:30)
分类: 敬畏自然
环境文学应成为文学的主流之一环境文学应成为文学的主流之一
■王洪波采访整理

  郭雪波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库伦旗,尊崇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所崇尚的大自然崇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银狐》、《狐啸》,中短篇小说《沙狼》、《沙狐》等。《大漠魂》、《继父》分别获台湾联合报等报刊第十八届联合文学奖和宗教文学奖。

  问:您认为近来比较优秀的环境文学作品有哪些?

  郭雪波:这半年来我在写自己的作品,没怎么读新书。我觉得徐刚、哲夫是比较值得关注的环境文学作家,虽然寂寞,但他们一直坚持深入生活,写作贴近现实、有力量。如果让我推荐优秀的环境文学作品,我还是愿意选择一些经典作品,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等,还有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法利·莫厄特的《屠海》、《鹿之民》等,这些作品也许并不能完全归入环境文学的范畴,但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文学性也很强。

  问:近年来出版了不少动物小说,其中有您喜欢的作品吗?

  郭雪波:国内动物题材的小说大多并不关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比如《狼图腾》着力于对汉民族文化的批判,而这种批判是狭义、肤浅的,其中对狼的描写很不到位,对草原、对蒙古族的理解也相当缺乏。杨志军的《藏獒》(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黑鹤的《黑焰》(接力出版社,2006年)都是写藏獒的,通过描写动物反过来关照和思考人性的缺陷,并不是对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的反思。这和我的创作有很大区别。

  问:似乎这几年环境文学比较沉寂,人们对此的关注度在下降,是这样吗?为什么?

  郭雪波:我写《沙狐》的时候还没有“环境文学”这一提法,这个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叫响的。确实,这两年社会上很少关注和提倡环境文学,好的作品也不多。环境文学必然对当前的经济过热、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人们欲望无节制的膨胀持批判态度,在一些人那里肯定不受欢迎。在传统社会里,人们还知道,对大自然只能适度索取,但现在人类太贪婪了。我想这是当下环境危机日益深重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老百姓一定会关心生态环境问题,谁不希望有一个高质量的生存空间呢?什么是文学的主流?我以为环境文学应该成为主流之一,因为它关注的是当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沉寂也罢,热闹也罢,对此有担当、有兴趣的作家还是会继续写下去。说实在的,我也不靠这个出名,不靠这个赚钱。

  问:您最近有什么写作和出版计划?

  郭雪波:今年初我出版了《银狐》(漓江出版社,2006年)和《狼孩》(漓江出版社,2006年),反响都不错。《银狐》已经重印了3次,发行量达到5万册。《狼孩》是《大漠狼孩》的修订版,相比后者,修正了一些不足之处,补充了大约8万字。这两本书在网上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现在我正在写一部新的长篇,是反映草原沙化史的,下半年完稿,也许明年能够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