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宗禹
尹宗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4,021
  • 关注人气:6,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资料(七)——总结期中考试经验教训 备战期末考试

(2007-12-21 15:08:41)
标签:

教育杂谈

高考

教育

高三

高考资料

高考复习

课改

分类: 高考资料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精华复读班这次和海淀区期中考试同步进行,从考场安排到监考、阅卷,整体工作安排严密、有序,考试结果信度高。这一次海淀的期中试题很有特点,主要表现在考查面大且严格控制试题难度,受到任课教师、考生的一致好评。从难度值看,理科语文为0.59,文科语文为0.58,偏难了一点,文理相比理科难度值把握得更合适,文科有一点难,当然这里有一个阅卷把握尺度的因素。

    在总结期中考试的过程中,老师们认为有两条经验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特别是在备战期末考试阶段,一定要认真总结期中考试的经验教训。

    第一、考生要做到听话、用功、讲究方法

    听话就是要求考生要跟着老师走。高三学习、高考复读学习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精华老师们在总结期中考试得失的时候有一个共识:听话,成绩就可以提高;反之,不能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甚至另起炉灶,成绩一定受影响。

    用功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问题不大,但不够刻苦,还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一遇困难就会退缩。比如语言类学科,一位名家曾经讲过:语言这个东西非下苦功夫不可!其实高考各学科要想提高成绩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下苦功夫。

    讲究方法十分重要,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历史学科,一要看书,牢固掌握历史知识;二要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认识、解决问题。最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分析题,如评价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康梁变法等,这类平台试题既需要扎实的基本知识,又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相通,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物理学科的第一项学科能力就是理解。许多同学觉得物理难学,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没能做到透彻理解,那么推理、分析综合就更谈不上了。物理解题要构建模型,要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而地理学科的看图则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最终要落实在笔上

    什么叫最终落实在笔上?“动笔才是思维的真正开始!”我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工作几十年,在教与学的规律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认知过程的反复性经常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知过程中经常出现认知链条断裂。听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做对,做对了不一定全对。在这个认知链条中,学生的问题是浅尝辄止:听懂了吗?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了;会做吗?会做,但一做就错;做对了吗?做对了,但不是全对。

    高考是笔试,用笔去回答问题,无论是过程还是方法,无论是情感还是价值观,都必须用文字去表达,也就是说最终都是落实在文字上。因此从听懂了到全答对了这个认知链条中,不应当出现任何断裂,这才叫真正的落实。

    高考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听讲要动耳,更要动脑。听讲也是个思维过程,因此听清楚不如想清楚,听清楚了,想清楚了,知识就内化了。但是想清楚不是知识的落实,我所强调的“动笔才是思维的真正开始”重点是想告诉考生:只有动了笔,知识才能落实,知识的漏洞才能暴露出来,知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认知链条的完整性:讲清楚了——听清楚了——听懂了——会了——会做了——做对了——全做对了。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落实,只有这样,高考才能取得高分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