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宗禹
尹宗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4,021
  • 关注人气:6,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资料(八)——高考报名社会化、高考成绩与原学校脱钩之我见

(2007-12-25 16:49:48)
标签:

教育杂谈

高考

教育

高三

高考资料

高考复习

课改

杂谈

分类: 高考资料
    最近一些学校校长和有关媒体在讨论高考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主张高考报名社会化,这样高考成绩就和原校脱钩,利于学校摆脱应试教育,踏踏实实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说校长的初衷是好的,但“脱钩”问题要认真讨论。

    我的观点是支持高考报名社会化,反对高考成绩与原学校脱钩。

    “高考报名社会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脱钩,怎么能支持前者而反对后者呢?这不是矛盾吗?”为了将问题讨论清楚,我们先说一说“脱钩”问题。

    高考成绩与学校脱钩不符合教学规律。大家都知道教学有常规,一般讲是五项常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核。有些学校要求是七项,前边加一项教学计划,后面加一项教学总结。无论是五项还是七项,考核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就是考核的反馈作用。为了保证教与学的质量不断地提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考核,不断进行评价,不断进行反馈,使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地被发现,及时得到解决。这就是学校在教学管理上不断安排小测验、周练习、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高级别的考试,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性、严密性、全面性,同时考试信度也很高,因此考试成绩的参考价值比较高,评价的依据比较充分,反馈的作用力也就比较大。比如中考是省、市一级的考试,高考虽然是一部分省市自己命题,但统一考试的性质没有变,而且是国家级的统一考试,这两个考试比我们平时学校的考试、区一级统练的信度、参考价值要大得多。从教学常规的角度讲,从教学规律的角度讲,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要通过中考成绩、高考成绩把握、分析所辖学校的教学质量,各个学校的加工能力,各个学校的校长、主任要通过中考成绩、高考成绩把握各个教学班、各学科老师的教与学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反馈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一步提升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针对性,提高教学过程的加工能力。因此中考成绩、高考成绩非但不能与学校脱钩,反而要紧紧挂钩。

    问题出在我们教育部门的内部,一些行政部门,一些校长面对中考成绩、高考成绩进入了两个误区,一是用中高考成绩做惟一标准对学校、老师进行奖励;二是用中高考成绩进行包装、宣传,宣传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优势。社会、家长不是教育评价专家,而且又十分看重中高考成绩,一个片面宣传,一个片面评价,扭曲了中考、高考成绩的评价、反馈作用,使得中高考成绩的评价走入了歧途。说到底不是脱钩不脱钩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端正的问题。示范校的校长应当带一个好头,中高考成绩好,当然是好事,应当高兴,值得骄傲,但作为领头人要理智、冷静、清醒,掌好舵,把握住方向,做出应有的“示范”。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讨论脱钩问题,真的能脱钩吗?不能!“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要想把成绩返回学校办法有许多,强制式的、感情式的、座谈式的等等,总可以有办法把成绩返回到学校来。总之,“脱钩”是要与不恰当的宣传和包装脱钩,与以考绩为依据的奖励和批评脱钩,挂钩就是用成绩反馈教与学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为什么坚决支持高考报名社会化呢?不是要脱钩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考在检测思想,检测目标上也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高考报名社会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现在高考的报名工作家长和老师对考生的呵护有些过头了,从报名、体检、咨询到志愿填报、送考,整个报考过程考生都是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进行,有的考生甚至说我的任务是考试,志愿选报由家长负责,看来这个现状要逐步改善。“高考是考生的成人仪式”,孩子参加高考意味着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意味着开始承担一份责任,从这个角度讲,应当让考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报名、考试工作,让孩子去享受报考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提升独立、自主的社会能力,家长、老师当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上大学后的选课和毕业后的求职都需要这种独立、自主的社会能力。这就是我主张高考报名社会化的理由。

    高考报名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一定要十分谨慎,由区县考试中心指导学校完成报考工作已经几十年,无论是程序、渠道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已经很成熟,很完善,而社会化报名工作则是由区考试中心指导各街道办事处文教科,程序、渠道,特别是人员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高考报名工作又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不允许出一点点差错,一个考生出错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就是百分之百。高考之后的录取工作需要一个沟通渠道,原来学校的渠道十分完善,而报名社会化后如何保持这一渠道也是个问题。总之立意是正确的,但论证、实施一定要十分谨慎小心,也许这种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