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2006-04-24 11:31:52)

    一次听全区的公开课,我坐在教室的最后边。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前边的一个男孩子举手回答问题的要求十分迫切,只要教师一提问,他立即将手高高举起,但是老师始终也没叫他回答问题。我还发现另一个男孩子要求回答时一会儿举左手,一会儿举右手,老师还是叫他回答了一两个问题。下课后我问第一个男孩:“老师为什么没叫你回答问题?”“她知道我不会回答。”“不会回答为什么还总举手?”我追问道。“这么多人听课,我必须支持老师。” 我惊诧不已!我又问另一个男生:“为什么一会儿举左手,一会儿举右手?”“我和老师说好了,举右手是会回答,举左手是不会回答,只是表示支持老师。” 我恍然大悟!学生(包括差生)对老师的感情如此真挚,可以想象平时老师多么爱他们,给了他们多少关注,给了他们多少信任和鼓励。老师的人格力量、人格魅力造就了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由此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只有你能欣赏我》,讲的是母亲鼓励、教育、引导儿子的过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中,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这个故事讲完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妈妈对儿子的期望决定了儿子十几年不断的进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促进者、催化剂。我们的老师们难道不可以从这位妈妈身上学点什么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