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时代的情感峰巅上行走(一)

(2008-01-04 14:12:42)
标签:

杨卓舒

河北

人物

英雄

卓达集团

杂谈

分类: 对话卓舒

在时代的情感峰巅上行走

——与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对话

  对话人:卓达集团总裁 杨卓舒

      燕赵都市报记者 祁胜勇   

  记 :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的评选已经过了5年,广大的读者关注、参与这个活动的热情都在一年比一年高涨。在每个岁尾,它总是带给大家很多的感动和温暖,“卓达杯”2007年度的感动人物的评选已经结果揭晓,我们想请您谈谈对今年评选的看法。

    杨卓舒:我注意看了今年评出的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以及那些没有进入前十名的,他们实际上也同样非常感人,一定还有更感人的在人们视野之外……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某种荣誉,是为了哪怕一点点的获得而付出的,他们是纯洁的、高尚的,是没有一丝一毫做秀和瑕疵的。不论给予他们什么样的荣誉和回报,与他们忍受巨大的牺牲和付出相比,都是极其微不足道的。这十个人是十个英雄,有的人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是十几年、几十年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全部时间做代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的付出。这和在瞬间的牺牲相比,至少价值是等同的,有的时候甚至比瞬间还要难。比如天津的那位英雄(尹升),他是河北青县人,居住在天津,对17个老人,他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去赡养,为他们送终。一般地说,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能够收养一个老人,多少年能够视为自己的亲生父亲,就已不易,但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连孝顺亲生父亲都做不到。什么是圣人?这就是圣人,什么是上帝?他就是上帝。这十个英模都是上帝,他们都是圣人。

  所以他们足以感动河北,感动中国,他们同样也会让全世界人都受到感动,我相信这10个和那些由于名额关系没有入选的,他们的事迹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许多人为之落泪。

  记 :和前四届评选一样,获奖者都是小人物,今年的这个特点更为显著。如果他们身上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是好人,都是平民英雄,都是忠义之士。他们或救贫馁于陌路,或奉孤寡同至亲,或舍身命见义勇为,或忠职守公而忘私。燕赵自古民风最为朴厚,多忠义之士,在中国几千年的道德传统中,忠义孝悌是道德的内核。每一个获奖者的善行,也都在呼唤忠义,呼唤传统道德的回归。

    杨卓舒:这个时代整体高贵情感、高贵精神的缺失,其中就包括了忠和义的缺失。我要讲是普适意义的忠义,不是愚忠,不是狭隘的忠义。

有多少卖假货的店、有多少用死猪肉做菜的饭馆也照样供奉着关公,他已经被异化为某种私利期望所借助的一种神力,这就是典型的不忠不义。稍有忠义之心的人哪有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哪有只管自己不管国家的?哪有只管自己鸡毛蒜皮小事不关注一个民族命运的?岳阳楼多少文人骚客登临,但是留下来的不就是范仲淹的“一喜一忧”吗?那不是既忠且义的表现吗?

  今年的这十个感动河北人物,概言之,他们有人是既忠且义,有的是突出了义,有的是更重于忠,是这个行为和事件本身决定的,并不是当时英雄们自我取舍的问题。我们以这个英雄民工为例,他身上本身就有一种具有普适价值的忠,那就是他是一个公民,他应该忠于自己合格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他又是一个好人,他应该忠于自己好人的标准;他有良知,他应该忠于自己的良知。他绝非偶然,我相信这个人在过去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遇到类似的地方,不论是进入火海、跳进冰水,还是爬上危楼,他都会义无反顾。这是忠,但同时这又是一种感天动地的义。

    记 :因此我们称他们是平民英雄,他们用朴素、无私、奉献,而完成了自己的英雄行为,每个人的事迹背后,都有巨大的付出和牺牲。

    杨卓舒: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他们都应该扪心自问:当我们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当我们处于这种境地的时候,我们怎样做?当需要你付出的时候,当需要你牺牲的时候,当需要你忍受巨大痛苦的时候,我想有许多人是做不到的。这才使这些感动河北的人物弥足珍贵,因为他们是在一个时代的情感峰顶上行走,是这个时代精神、情感的方向标。所以搞这样的活动,意在唤醒全民的理性和良知,意在教化整个民族。

但同时必须看到,每一个感动人物帮助的的对象身后都一大类人,这个需要救助的、需要关怀的、需要付出的群体太庞大了,他们是无论如何不能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问题的。我们树这些感动人物为榜样,意在使越来越多的人被感动,从而成为感动他人、帮助他人的人,这是有效的,但是作用毕竟是有限的。

  但是制度的力量、体系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可以非常规范地把这些感动人物个人所承受的山一般的压力卸下来,从源头找原因,依靠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社会性的,包括民间的,也包括政府的、政策的、制度的来加以解决。还以尹先生为例,这个社会不是就这十几个老人,这十几个老人来自何方?没有亲人吗?没有他所在的村落吗?没有他的故乡吗?这是有了尹先生这样圣人一般的英雄,如果他没遇上呢。可以肯定地说多数是遇不上的,遇上了也是照顾不过来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我说的,要探究这些不幸产生的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