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舒演讲(40)——孝行天下 爱在卓达(四)

(2007-11-02 23:04:38)
标签:

人文/历史

中年人

中年

大众

儿女

餐桌

分类: 卓舒演讲
  第三个幸福指数才能轮到中年状态,那么中年人我们从老龄这个话题说,普遍而言或者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有成就者称之为事业,无成就者称之为生计,总而言之,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普遍是大的。但是如果不能有一套良好的养老体系,他如何面对自己的老人,如果不能够很好解决自己老人的问题,一个最浅显的常识,他的儿女也会以此效仿,像他对待自己老人那样来对待他。我讲过,你想让别人对你好吗?你首先对别人好;你想让儿女对你好吗?那你对你的父母要好,你对你的父母不好,你的儿女就不可能对你好,这个行为胜过所有的说教。所以,这也是中年人现在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年还不仅面对养老,还有个自身行将老去的问题。联合国一个组织把老龄提高到66岁,就是满65周岁后算作老龄,我们就以此计,那么现在40多岁的人、50多岁的人总有一天就进入60多岁,或者一眨眼的功夫就由中年进入老年,也同样面对老龄现在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现在有些中年人就处于恐怖状态,怕老,老了怎么办呀?看到自己的老人还有自己在照料,而自己老了以后,自己的儿女能做到吗?恐怕尚且不如自己。因此,恐老症还不仅仅是许多官员,怕老了到站了,失去权力了,从而失去了很多很多。这还是个全社会中年人普遍的心态,就是将如何面对老龄。

 

  如果不能解决老龄的问题、死亡的问题,那么就回答不了现在全中国中年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可以断言,所有的中年人或多或少肯定都想过自己的老龄,现在许多中年人买房子,一问做什么,养老用,不想老年吗?不想老龄的问题,他养什么老呀?现在有些人想办法存一点钱,不也是为了防老吗?还可以断言,所有的中年人,不论是看到父母相继离去,经历着死亡,还是送别自己的其他长辈亲人,或者同辈人当中的意外,都想过死亡。因此才有人说,最大的造化、前生修来的福分,莫过于在办公桌上、在牌桌上、在床上、在餐桌上、在影剧院里哈哈一笑,突然就死掉了。这句话也更加深刻地回答了我说的,死亡状态才能第一幸福指数,无痛苦。这是中年人现在普遍的心态,只有有效地解决了老龄的问题,才给现在中年人的生活一种憧憬、一种预期、一种模式,才给他们一种安慰,他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我进入老年以后不必愁、不必怕、不必忧,我到了最后阶段、走向死亡的时候不必恐惧。因此说,老龄的问题也干系到中年人的问题。

 

  那么我们再说青少年。老龄绝不仅仅是社会某一个年龄段的问题,它不仅干系到中年人,也干系到青少年。所谓人固有一死,青少年从理论上、从概念上都知道,但是往下只是讲“轻如鸿毛”和“重如泰山”,“重如泰山”只是极个别人的事情,对芸芸众生而言,谁的死能够重如泰山呀?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生而生之,死而死之,完成一生,这才是生活本身,才是真正大众的。青年人的父母是中年人,中年人解决不了他父母的问题,中年人的幸福就没有保证,而中年人转眼就是老年人,青年人转眼就是中年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年近30岁了,很快他们的父母进入老龄,现在事实上已经影响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出国留学的,父母考虑不能随着去定居,文化习俗上、邻里关系上、生活习惯上不适应,可是又不能耽误儿女前程,可是儿女走了之后光剩这一对中年父母,中年父母转眼就老,老了怎么办呢?这套社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于青年儿女来说,这种道义上、情感上、良心上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这毕竟是自己生身父母,毕竟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家,说万里他乡不想念自己的父母,说不能尽孝,不能尽善这是多数人,说一点不想,这样的人也很少,但是想也出于无奈,所以对于青年人还面对一个良心陷于困境,一种道德上的压力和情感上折磨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