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鲁师鲁亢鼓励

标签:
鲁亢极地之境 |
分类: 人论安琪 |
鲁亢:
安师此作(《极地之境》)在贺知章之上,贺氏仍单线条思维,心理层次单薄,人生况味有欠醇厚,高起点的想象筹码一枚未得。联想到官拜“政治局”(类比)的贺大人,无非在幕僚吹吹打打声中草成一应景之作。传唱千年,未必佳篇。其例之多举不胜举。百姓去背《秋兴八首》作甚?当然是“朱门…路有……”易记,好懂。……又看了一回安师这首(好诗),想起程兄赐愚数行谬赞的《昨天》,觉得是什么在其中使襾首暗通款曲?附丽其下,以沾其光:
《极地之境》
现在我在故乡已呆一月
朋友们陆续而来
陆续而去。他们安逸
自足,从未有过
我当年的悲哀。那时我年轻
青春激荡,梦想在别处
生活也在别处
现在我还乡,怀揣
人所共知的财富
和辛酸。我对朋友们说
你看你看,一个
出走异乡的人到达过
极地,摸到过太阳也被
它的光芒刺痛
2007年10月18日
《昨天》
/LK
昨天,你对李氏说
晩上我们一起吃个饭
李氏一口答应的同时
你已经决定放弃
"反正我都没事,等你电话"
你骤然看见李氏的脸
这边那边,像晒翻的老粉墙
这必须是苦与悲的一天
你在杨氏的微信问道:
大的那个姨妈来玩没?
以往这个时间点
杨氏都会请求精神的庇护
今天你得到的答复是"你妹!"
杨氏气到不行
根本不会來吃你这一餐
除非你说"我出一万"
但你没有。你不是孤注一掷的人
你是一个退化的人。一个
低级趣味的人客2.0
这必须是苦与悲的一天
当你给黄氏发去信息
电话进来了
关于政治,问责和规避敏感问题
髙氏在电话中反反复复地讲
你没想插入一句叫她难以回神:
"那么,晚上一起吃饭"?
然后开房
然后难以置信地:
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
在这苦与悲的一天
一个老人从梦里往外跳傘
时间越来越短
天色渐暗
你在找,在找,找
黄氏回信里温暖的字眼
不来,不吃
不回复
不操
不要那个伞:雨伞?降落伞?
不跟老人调情
不想知道
都有什么人在他的葬礼上
进进出出
而在飞机上遗落了一本
中文版的《苦妓回忆录》
你赶错了场
2016/4/5
{程剑平点評《昨天》:通过与众多人氏的联系,展现人和时间凸凹不平的精神层面。极有启悟的写作难度。难以置信的好!}
安琪留言:等同于一部长篇小说!
【回王兄:……哦,不是。茨维达耶娃非常惨……哪不能叫写作者的生活。那是准乞丐。她的传记者写道:她要去见里尔克还是什么人可是没有象样衣服。“总是闻到她身上酸臭的味道……”因为她没有钱打理自己。茨氏,阿赫玛托娃及布罗茨基在当时的苏联都叫“害虫”。为糊口,类似洗碗这样的活茨维达耶娃都做,她是个有些爱出风头的女人……于是她高傲,她寒酸……她来了,而那些异样的目光……(汪剣钊、苏杭、王家新都译出茨氏的高傲,寒酸呢?这是中国中产的共同特点。他们没有忘记,“但又能怎样,你给我就“下去”)。昨晚上在下回了@桂山鸟兄的留言:你说我们挑战极限。真没有。所谓“低俗小说时代”(也就是昆丁拍的《低俗小说》那样的社会,人。没有好货。根本恶的时代),朱兄与吾等是这种时代的“抒情诗人”,也就是说:更多考虑的是“中产阶级”面临的问题与郁结在心中的“乡愁”(这是啥呢:中青年时是“拯救与潇洒走一回”,中老年后想成为归隐者)。诗自从圣人孔子过了一篇,理应是盛世的附庸,乱世的犬吠。如今一眼望去,普遍中产,盛世可当,是附庸似乎顺理成章,犬吠者,所谓“奇葩”,“死的很难看呐”,如此勉强解释的通兄的“北极南极”的比喻,如此极端处,岂能随便住。“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