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安琪
诗人安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428
  • 关注人气:49,4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椰城》|安琪:《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5首)及陈浩文评论

(2018-04-01 15:13:58)
标签:

安琪

陈浩文

椰城

杨黎

雅布赖

分类: 安琪收藏

《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5首)

安琪

 

 

《董家口,篝火随想》

 

又看见篝火蓬勃的红色

以及红色中微黄微白的光焰

北方的深秋

已经很凉了

人们围拢过来,拿篝火美丽的身子 

暖自己冰冻的手和脚

 

我站在篝火旁

体验它奋不顾身的激情加速度

每一簇篝火都有秘密的心事

正是这秘密

促使它们疯狂燃烧

走向毁灭

 

我也曾是篝火的一员

当我离乡背井

从故乡到异乡

那支撑着我的激情渐渐消散

已不足以支撑我的晚年

亲爱的感谢你适时来到

适时为我添加柴火

让我用美丽的身子

暖你冰冻的手和脚

 

2017-10-1

 

 

《每一个西部小城,都有它神秘的一面》

 

这一日我又行走在

夕光中的西部小城

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

大街宽阔而明亮

紫荆花摇摆着在风中它们

紧紧偎依发出壮丽的紫色

行人寥寥

紧闭的街铺让我们诧异

人都到哪去了

每一个西部小城

在夕光中都有它神秘的一面

静谧安详的一面

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

仿佛传说中的某座城

从古籍中走出

邀请我

再次充当它的作者

 

2017-10-11

 

 

《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

 

在阿拉善右旗

十号车师傅马中武有把握地说

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

我看了看窗外

被射进窗户的阳光晃眯了眼

太阳真的从雅布赖山升起

虽然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此山名姓

直到马师傅不痛快了:

“这么有名的山你都不知道

你从哪里来的

你不知道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吗

 

2017-10-11

 

 

《滴血的方向,也是爱的方向》

 

我耽溺于寻找的快乐

仿佛为的检测我对你的爱

那个漆黑的夜晚

我被驱赶上这块漆黑的玄武岩

我嗅出了你的气息

那独属于你的气息

即使群马乱撞

马上的猎手不断拉紧他们手上的缰绳

不断发出吁的吆喝声

我一样能在嘈杂的狩猎现场嗅出你惊恐的眼神

所发散出的悲哀的气息

你是如此怯弱的一只小母羊

我是如此强壮的一只小公羊

那个漆黑的夜晚我在抵达你泪水的最后一瞬

被飞驰而来的弓箭射中

你不会知道

 

2017-10-17

 

 

《巫者的绝望》

 

有一个巫者

举着双手

从雅布赖山赶到巴丹吉林

他刚在雅布赖山岩石上按下血淋淋手印

他对着雅布赖山神起誓

我一定能把巴丹吉林的牛啊羊啊马啊

诱骗到雅布赖山

用我强悍的巫术

他骑着骆驼

穿过苏亥赛漫长的荒凉

穿过夏拉木漫长的荒凉

穿过海日很漫长的荒凉

穿过希博图漫长的荒凉

穿过,穿过

阿日格楞台

漫长的荒凉

这漫长

又漫长的荒凉

渐渐喂养大了他的绝望

对不起雅布赖山神

我已经绝望得武功俱毁

巫术尽失

 

2017-10-19

 

[评论] 

“先锋,永远必须!”

 ——读安琪《极地之境》

 陈浩文

 

诗不纯是歌声,生活也不纯是荆棘,痛苦有时同时来源于两者,而诗人能够做的唯有坚定地表达。《极地之境》这本短诗选正是以此刻此在的方式凝聚了诗人安琪的执着,这份执着是十年,也许更长,甚至将会持续到生命终结。

把诗歌在安琪的生命里定位为全部并不过分,正如她将诗歌比喻为“我的尸体”那样,诗歌的创作是一条证明自我存在的路径,但“尸体”能够留存于世的时间并不能估量,它还取决于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通向神和永恒的方法,也许只有让自己变成石头,或者被虚无化解。显然,安琪选择的是前者,而且总是在对后者的担忧中焦虑着,否定着,挣扎着。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安琪惶惶不安地说:“夏天的北京/我没有注意到树叶/我过起了/没有情感的生活”(《树叶在北京》);而有时,她又在诗歌中“享受到生之快乐,诗歌,这垂而/不死的帝国主义”使她“在今生不得安宁”。无论哪一种状态下的安琪,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印象。这种印象,是由诗歌中炙热的情感、近乎矛盾的冷静和随处可见的任性以及掩盖在这任性之下的沉重的灵魂决定的。比如在两性问题的探讨中,安琪的《一个异性恋者对同性恋的渴望》典型地表现了她的复杂。这首诗歌一开头就宣告了女性的欲望和情感,并把男性放在宾语的位置上变成了作为主体的女性需求的对象,而非一贯的掌握主动权的角色。但如果认为这首诗和舒婷在《神女峰》中悉数女性被展览被观看的历史之后,终于奋起张扬对个性独立的追求是一码事的话,那么就会南辕北辙了。因为在这首诗中,“我”对男性的渴望被否定为一个错误,是一个“我”承认自身需要又时刻想要避免的错误;“你,这一个男人/偏偏逼我犯错误”的控诉更流露了“我”不能避免错误的无可奈何。为什么女性的本能被定义为错误?而不是像众多女性诗人所表述的那样是女性独立和女性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因为这是一个“被诱惑/被轻视的错误”。被诱惑意味着陷入爱情,被轻视则来自两方面,一是男性基于千百年来男性权力中心的两性不平等观念,二是女性在陷入爱情之后的让步。

爱情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原罪,其代价包括生育的痛苦和家庭的重担。女性对于情感欲望的张扬只是一个开始,接下去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谓的男女平等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安琪则看到了大力渲染女性特质的诗歌之后的留存于世俗中的深刻矛盾。在这一点上,安琪比许多女性诗人走得更远,也更不易为时代的惯性所束缚。

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或中间代诗人,安琪始终保持着先锋的态度,这不仅包括对女性问题的探索,更包括对日常经验的抓取、诗歌语言上的实验以及时时闪现的对于生死、历史的神秘体验。这一切构成了安琪诗歌中的生活,当然也被许多评论家演绎到天花乱坠的程度。

“怎么写”固然有让人不能拒绝的魅力,然而新诗意象个人化导致的诗歌多义性带来的纷扰已经太多了,这其中的是非难以说清,我们无法证明一件寿命才堪堪达到一个世纪的事物能够在未来得到缪斯的多少眷顾。而且,十分不古典的先锋嫁接了西方的血液之后从四面八方向生活开炮,引发的口水战更为激烈,再往里面插一脚是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相比之下,这部时间长度为十年的短诗选呈现出的生命历程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十年间的安琪有多重身份,她是一个女人、是一个诗人、是女儿、是母亲、也是妻子是朋友,还是一个长年漂泊在异乡的游子。而无论哪一种身份,都因“游子”这一身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选入《极地之境》的诗歌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外部进入的姿态表现诗人对异乡生存的思考,而面对故乡时,又常常是失落的、不知所措的。“出走异乡的人到达过/极地,摸到过太阳也被/它的光芒刺痛”(《极地之境》),生活的温柔和苦痛并存,不能偏安不能逃避,面对是则要耿耿于“已是故乡和异乡的弃儿”(《秋天回乡》)。但可以感到欣喜的是,千帆过尽,安琪开始呈现出恍如涅槃的面貌,这意味着经历了舍身饲虎的无畏之后,诗人举着她的旗帜踏上了一个新的旅程。这让读者可以期待安琪如何不断剥落束缚自由地进入生活本身,正如她自己所说,“先锋,永远必须!”

 

20131031

 

《极地之境》,安琪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5月出版。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当代文学博士生,师从著名批评家李建军教授。

《椰城》|安琪:《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5首)及陈浩文评论

《椰城》|安琪:《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5首)及陈浩文评论
《椰城》|安琪:《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5首)及陈浩文评论
《椰城》|安琪:《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5首)及陈浩文评论

《椰城》|安琪:《太阳从雅布赖山升起》(5首)及陈浩文评论

刊于《椰城》,2018年第3期,海口市文联主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