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琪的手指/高丽敏(《京郊日报》,2017年6月27日)

(2017-07-03 18:25:51)
标签:

高丽敏

京郊日报

安琪

安琪随笔画

钢笔画

分类: 人论安琪

安琪的手指

高丽敏

 

与安琪老师在哪个微信群里认识早就记不清了,我一直关注她的朋友圈,至今未谋面。渐渐,看她的文字和画成了一个习惯。最近担心起她的手指。她因痴迷钢笔画积劳而有了肿块的手指。

安琪本名黄江嫔,福建漳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现居北京,供职作家网。

与安琪认识加微信好友源自她的文学成绩不断递进。去年她写读书记的时候,我就感叹:创作如此之多,诗歌活动如此之多的安琪,居然还能够秉书静读,读了还不算,还写篇的读书笔记,怕是超过10万字了呢。记录己,荐。这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功德事,尤其对于青少年,是多么好的引导。

今年2月,安琪又开启另一项工程:她的钢笔画。我惊叹她画作之余,不久就变成担心。在她转发赵丽华老师微信时候,我看到她因为大量不停画画,而使得手指形成严重肿块。而照片上的她举着肿胀手指却是微笑面对镜头那心里一定是自足的,就像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一句一句找到了诗句的自足。这样积劳的手指恐怕很多人都有过,但拥有这样手指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在小学,中学。总之是青春年少时候,因为我们需要在春光大好的年龄用勤奋来获取更多知识和积累。而安琪老师早不是那个时候了是事业有成的中年已经用才华和勤奋走上了自己人生的高度,但是她没有俯视,还在攀登的途中。

她边画边写。关于谈画的文字记录已经积累了将近5万字!她在《谈画录115》这样写到:我经常对向我请教诗歌写作的朋友问这么一句话,你是把诗歌写作当成专业还是业余来对待?如果业余,那怎么都行,如果专业,那就必须强化训练从语言开始。钢笔画亦如是,线条就是它的语言。如果不强化,手生了,线条感就走了。正是她认定的强化,让她这个时候还能够因为高频率高强度使用笔而创造了有肿块的手指。

安琪发在朋友圈的画,我漏看的不会多于3幅,甚至可能没有漏看的。画画和写诗我都属于安琪说的当成业余的那种,毋庸置疑结果也就是业余。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她的诗歌和绘画。常说诗画同源,安琪应该再加上一句:诗画同心。我想这心是灵性之心,执着之心,艺术家的责任使命之心。

我理解她说的每次完成一幅画作,都有想大哭一场的感觉,浑身颤抖的感觉,无法入睡的感觉……因为那是线条经画者之手,最终形成一幅画,成为生命个体。仿佛最初的一笔就是一个受精的卵子,由画家的勾画,完成了生长。完成的那一刻就是胎儿成熟呱呱坠地,从此启尘世之旅。如此,说画家是在用线条生长了存在于画纸的生命,真的不为过。这生命已经不再区分人动物还是植物。哪怕是石头。

安琪的画每一幅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又像她的画,只是一个导引。至于看到画的人眼里和心里获取的是什么要看缘分。我以为线条呈现的浩瀚和神秘只有心能够承载和解答。说最喜欢她的哪一幅,我只能说:都喜欢。因为每一次看到她的新画,我都会禁不住感叹:原来这样啊!还可以这样啊!

她的画正在进入千家万户,拥有她的画作的人是快乐的,就像她说把画展办到每个城市的快乐一样。而我在手机屏上看到了,也一样快乐。

安琪写字画画,停不下来。她辛苦着,快乐着。她的手指就会一直辛苦着辛苦着。快乐么?呵呵,问安琪的手指吧。

 

2017.04.11中午

 安琪的手指/高丽敏(《京郊日报》,2017年6月27日)

高丽敏,北京作协会员,北京门头沟作协副主席。已出版诗集《心灵丹青》《时间涟漪》。本文刊于《京郊日报》,20176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