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福建诗歌写作与阅读现状调查

(2016-12-18 12:15:46)
标签:

安琪

分类: 人访安琪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福建诗歌写作与阅读现状调查

——以微信为例

 

您什么时候开始创作诗歌?到现在多久了?

安琪:1986年上大学时开始写诗,迄今30年了。


微信公众号的兴起,使人人皆可创作和表达,这对于传统的诗歌创作有什么冲击?在体裁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安琪:无论是微信,还是此前的微博、博客和论坛,它们的现场感和作者可以自行发布而不借助编辑审核的功能,极大刺激诗歌作者的创作欲和表现欲,对新人而言,他们的作品能在第一时间被他们景仰的名家读到,有时也能得到名家点评和推介,又加上许多刊物的编辑也从网络选稿,新人被认可的机率大大提高,这都是纸版本时代诗人所没有享受到的待遇。我是属于纸版本时代,那时投稿要手写,投出去后刊用也得半年后,没刊用大都也没回音,对我而言,无论网络时代还是纸版本时代,我对诗歌的热爱不会变动,持续的诗歌写作不会变动。微信只是提供了异于纸媒的发表平台,无关写作本身,对传统的诗歌创作不会有什么影响。也没感觉微信写作能在体裁形式上对诗歌有什么新的提供。

 

现在,用微信交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问您在微信上交流诗歌的频率高吗?诗人在微信群中如何交流诗歌?(举例子)

安琪:一般我会把新作发布到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极地之境”,然后转到我自己的朋友圈,考虑到大家对自我推销会有本能的抵触,我很少把自己的诗作推送到微信群里。许多公众号向我约稿时我会把旧作给他们,他们发布后我再转到自己的朋友圈,反正凡是涉及自己的作品的我都不发布到微信群。但如果我做的微信公众号譬如“作家网”发布其他诗人的诗作,我就会很卖力推送到各群,宣传别人总是好事,无论被推送的诗人还是普通读者都不会反感。通常推送到群里的诗作总会有一些读者点开看并给予点评或转发,效果还是不错的。譬如我在“作家网”微信平台开设有“跨界”栏目,就是发布诗人和他们的绘画作品,现在有很多诗人无师自通画起画了,这种推送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大家籍此认识到诗人的多方面才艺。微信刚兴起时,“明天”微信群和“茗友会”微信群都做过诗人研讨专场,就是每期指定一个诗人提供十首诗作,在指定的时间大家对你的诗作逐首点评,我也很幸运成为被研讨诗人,得到了很多精彩的点评,那些点评我都收集起来存放到博客。现在大家对微信没那么大兴趣了,这种研讨模式基本没人搞了。


微信交流的方式对诗人有什么影响?或者触发什么新的模式进行诗歌交流?

安琪:个人觉得微信让诗人们越来越圈子化,基本上哪个微信群哪个群主团结了哪些人,看看微信群就一目了然。我没有建微信群,我的朋友大都在我的朋友圈点赞或说话,如果说有影响的话,可能是此前从来不读或读不到你的诗的亲戚朋友现在读到了,虽然他们一如既往不给予点评,但他们确实真切读到了你的诗,此前,你的诗的读者只有诗人,现在因为微信,你的读者扩散到了非诗人群体了。这是好事。

 

现在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人们更偏向碎片化的阅读模式,这对于您的诗歌创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安琪:细想一下,因为你的朋友们都能读到你的诗了,那些死亡的绝望的东西也许会被屏蔽在你的创作之外,那些矫情的私密的东西也会被屏蔽在你的创作之外。你的写作会有下意识的选择,不知不觉间发生一些改变,应该是这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纸质媒体的垄断,您如何看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兴起的草根诗歌?(如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安琪:草根诗人、边远诗人一直都在默默创作着,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们要经过锲而不舍的投稿被认可确实很困难,感谢伟大的互联网改变了非主流诗人的命运,确实有相当部分诗人因为论坛、因为微信,被迅速认可,余秀华只是其中之一,她不会是最后一个。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主流使用群体多为新生代的青年,这对传统的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加边缘化?还是促进主流化?)

安琪:好像老一辈诗人诗作很少见诸微信,不知你所说的“传统的诗歌创作”是不是指他们,他们应该还在写吧,只是不发布到微信上。

 

您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软件的运用,对于福建诗歌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安琪:福建诗人借助微信这个平台融入了大的诗歌环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刊,每家民刊都有自己的微信群,除此,福建诗人还有大的福建诗人群,许多福建诗人也纷纷串联到其他省市诗歌群,很热闹。微信时代对谁的传播都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模式,对福建诗人也不例外。只要你的诗歌作品足够优秀,你一定能被认识到。互联网时代没有谁会被遮蔽。

 

您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诗歌创作是好是坏?(好在哪、坏在哪)

安琪:作品传播快是好的一面,不好的是耗在互联网上太浪费时间,我不知道为何有那么多诗人那么有时间成天在微信群里拉呱,我真服了他们。我基本不在微信群说话。尽管如此,也感觉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太多,每次打开微信,随便一翻就是半小时,以后要继续提醒自己节约时间。

 

您对于福建诗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持什么样的看法?有什么建议?

安琪:可能年龄渐大,更多回归自我的修行,不再去想这些事关外物的命题。自知诗歌写作是一辈子的事,要静下心,多读多悟,如果能活到老写到老并写得好,如蔡其矫、如彭燕郊、如昌耀,那才叫真本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