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峰读安琪诗作《成都,白夜》(兼致翟永明)

标签:
王之峰翟永明成都白夜安琪窄巷子 |
分类: 人论安琪 |
镂空的躯体固执
——读安琪《成都,白夜》(兼致翟永明)
文/王之峰
自古文人雅士间都喜欢用诗文相互致意、赠答、唱和,期冀表达敬慕之情。惺惺相惜,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鹿鸣》)的情调,安琪《成都,白夜》(兼致翟永明),是诗人对诗人的感觉,有顾念和惋惜的情愫,可闻诗人替诗人喊出的痛感。
诗乃缘情写作。这是两个沧桑女人的对话,也是互为镜像的参照和寻找。在女性敏慧和清高的注目礼下,翟永明无疑是一个坚守主体意识下灵与肉独立的存在者。诗在克制、节约的叙述中,循想象布置解密旅程,“铜牌上夜是白的白是黑”是诗人将白与黑的具象,抽象为意象,将“表情扁平而斑驳”,喻指个人历史下的命运浮沉,省去了社会压迫、扭曲、变形的变现,省去了时空的风雨和冰霜砥砺之惨烈的描摹。女诗人“镂空的躯体”不是空,是生窍为灵,暗喻逆境中主人公坚强、傲然与挺拔。“我的凝视布满伤痕”,是抚摸不是劝解,是肯定不是怜悯。“春夜此刻”是男女、是欢爱、是放纵自由在巅峰上的感觉。而诗人“以绝境的方式”的暗示,看是轻描淡写却也柔情似水,有母性的恩慈!有对敢作敢为的气魄和胆量的赞许。“秋风已把某人带往他乡”,叹世事变幻,非人力所及,如梦也好,如戏也罢,也许只有落叶才知道,树已经长大,有结束就有新开始,自我感觉才是重要的涅磐之光。安琪在倾听中回望,将“白夜”里,霓虹和美酒虚饰的浮夸生活抖落,自言自语,倾述。女人,你已不再年轻,而生活也已改变了花朵,也许你我不结出果实,但有生命执着的年轮,它们会在刀锯的撕咬下吟唱往日之美。
诗在一种冷静、客观、偏爱的叙述中潜行、跳跃,诗意画面结构镶嵌交合,构造一种张开的抒情态势,热烈地拥抱阳光中的生活,不卑不亢。诗没有放弃深度的追求,也没有人为设置无法通达的晦涩屏障,读来有一股桀骜的韧性,外兼银器之质。
“白昼的人,不知夜色的黑”(尼采)。《成都,白夜》(兼致翟永明)是安琪搬来的往事里的石头,内外都有鸟鸣之痕。
《成都,白夜》
(兼致翟永明)
安琪
我循此想象而来
穿过灯影漂游的窄巷子
停在白夜
铜牌上夜是白的
白是黑的
我循此安静的古旧遗迹
来到,意念外的
诗酒疯狂
表情扁平而斑驳
木质庭院的建筑
纸制鱼悬浮
镂空的躯体固执
而冷
使我的凝视布满伤痕
再漫长的白昼也抵不过一个
短暂春夜
春夜此刻!
我起身抖落缀满裙裾的音群
我以绝境的方式暗示你
秋风已把某人带往他乡。
王之峰,回族,河北省黄骅市关家堡人,1964年生,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诗歌写作,作品曾在《诗选刊》《大地文学》《廊坊文学》《绿风》《诗潮》等发表。2008年出版诗集《王之峰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