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写作精神是安琪的本分——读安琪《极地之境》/周瑟瑟

(2015-12-07 14:46:11)
标签:

西海都市报

周瑟瑟

安琪

极地之境

瑟瑟采诗

分类: 人论安琪

自由写作精神是安琪的本分                                   

周瑟瑟

 

安琪的写作从内到外,从心灵到形式,都散发出自由写作的精神,她的写作与生活紧紧相依,诗即生活,生活即诗,真实是她写作的底色,本分是她为人为诗的性格,这是我谈论她的前提。

在依重西方经验的中国现代诗写作中,安琪的写作有一意孤行的气质,正是这种自我言说的气质打动了我,构成了当代中国现代诗最宝贵的经验--她给出的正是这个时代注重个体的经验与感受的诗歌文本。

诗是个人的历史,当然也构成了当代史。西方经验的写作并不是不能反映我们个体的经验与感受,相反,它确实写出了复杂时代的中国诗歌:变化的语言与内心的焦虑。

安琪本土性(个体语言与本我感受)写作经验直接面对了时代与内心,这样的写作搞不好,会让写作没有峰峦与曲折,所幸,安琪因为诗人心灵的敏锐与一贯的真实,她的写作中布满了峰峦与曲折,这样的写作搞好了,可以在一意孤行中成就诗的高峰。

安琪的写作在“寂寞我操”中有了现代性的速度与激情,这正是一个人的诗歌生命力,“寂寞我操”使她的诗有了丰富的色彩,她的写作在情感里言之有物,层次分明,情感线索本真,她的写作在形式上叙述有力而不零乱,依重于她多年写作的原创经验与个体情感的爆发,这是一个中国诗人实现写作自制与独立自由的标志,安琪在“寂寞我操”中有了诗歌美学的实践。

流畅是她固有的诗歌性格,她的诗歌内在的精神像流水,哪怕面对审美的乱石,她也做到了从容与淡定,这不是无端的赞誉,或许站在诗歌立场的另一边这是她写作的问题,但我要说出我的感受。

说真话是她写作的出发点,她的诗是生活状态的记录,所以我愿意把她的写作看成历史,历史不容虚构,历史的容颜不能涂抹与化妆,安琪的诗歌有天然的素颜,正是这种“天然的素颜”式写作,才不讨巧,不随大流,所以,她的写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显得孤独与自我。但自我足够强大时会压过众声喧哗,写作自制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新的潮向。

安琪的写作贯穿了自由的写作精神,这不是什么新鲜的异质的美学精神,这是我们应有的本分,在一个虚假的时代,我们中间大部分人做不到,一开始往往就选择了以矫情的语言写作,以反真实的姿态处理语言,这是大部分中国诗歌越走越歪的根源,以为走成了一条道路就是正道,其实不真实的诗歌会遗害后代(我们花了多大的代价才清理掉“左派”诗歌的语言传统),809000后都跟上来了,我们还在大言不惭,不知道以真实的语言态度对待写作,没有创造一代人的诗歌人文传统去传递诗歌启蒙精神,去建构诗歌现代性价值,我们好像没有在“寂寞”中写作过,我们一直在喧哗中滑行,想想就羞愧。

《极地之境》是安琪北上的切肤之痛。多年后诗人回到故乡,诗就从回乡与朋友们的重逢开始,安琪的写作总是能从生活的一个事件与细节切入,看似轻松随意,实际有玄机,看似是对生活的表象记录,实际是她深入骨髓的心灵史。安琪的真实体现在对内心的深刻剖析,不回避生活的“辛酸”,也不在痛苦里高蹈,她与生活之间取一个平视的姿态。生活中她是那个“出走异乡的人到达过/极地,摸到过太阳也被/它的光芒刺痛”,但她赢得了朴实的美的馈赠。祝福她北上的诗歌人生。

安琪是1960年代末出生诗人中出道较早的诗人,她北上后随着“中间代”的提出,受到广泛关注,她的写作大家并不陌生,但要清晰地看一个诗人的整体创作,并不那么容易,她的丰富性与自我爆发力,她的日常经验信手拈来,反而让人难以面对,她诗歌中情感之尖锐,表达之自由,形式之随性,对应的是她生活中情感之妥贴,一以贯之的写作风格的坚持,对抒情的控制等等,都是她固有的两面。

 

 

极地之境

安琪

 

现在我在故乡已呆一月

朋友们陆续而来

陆续而去。他们安逸

自足,从未有过

我当年的悲哀。那时我年轻

青春激荡,梦想在别处

生活也在别处

现在我还乡,怀揣

人所共知的财富

和辛酸。我对朋友们说

你看你看,一个

出走异乡的人到达过

极地,摸到过太阳也被

它的光芒刺痛

 

                          2007/10/18。厦门。

 

刊于《西海都市报》20151019日“瑟瑟采诗”栏目及《特区文学》2016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