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只写乡愁诗/安琪(《海峡瞭望》2014年10月号)
(2014-11-17 10:31:05)
标签:
余光中海峡瞭望安琪鲁亢诗歌 |
分类: 安琪随笔 |
并非只写乡愁诗
——推荐余光中诗作《鹤嘴锄》
鲁亢又在催稿了,我磨蹭半天,方捧起《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九卷,本卷由台湾诗人唐捐编选,选入台湾前行代诗人12家,所谓前行代,指的是1949年及1949年之前出生的诗人,这一代诗人大都出生于中国大陆,在特定的历史关口因为各种原因前往并定居台湾,他们基本在大陆完成中小学教育,许多还就读过大陆各大高校。譬如余光中先生,1947年考取北京大学后,因内战日殷,入金陵大学外文系就读,后转学至厦门大学,1950年方抵台湾,抵台时22岁。
我很早就知道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但竟不知他与厦门大学也有过这一段因缘,遂求教于百度。余先生在接受《东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我的父亲是在泉州,我后来去读厦门大学就住在海边”,余先生爱海,他在题为《海缘》的一文中回顾了他在厦门的那半年时光里骑单车上学途中,沿着海边,看黄沙碧水飞驰而过时的享受。对余光中先生与厦门大学的关系,厦大台湾文学研究室主任徐学教授有一文做了较为详尽的记录,该文题为《青青乡愁》,副标题“余光中的厦大情怀”,文中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如下:
1949年6月22日,余光中在厦门的《星光日报》上发表了《扬子江船夫曲》,这是他首次发表新诗。当时他是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的学生,刚从金陵大学外文系转学来厦不久。
文中还说:
在厦大的一个学期,21岁的余光中开始踏上了朝拜缪斯的漫漫长途。余光中在厦门的《江声报》和《星光日报》上发表了七首新诗,七篇文艺评论还有两篇译文。
据此我们了解到今日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其创作的起步不是在他出生的南京和他就读过的金陵大学,而是我们福建的厦门大学,仅此,福建也应当把余光中作为本土重要的文化品牌大书特书。
福建因为地缘之便,许多台湾重量级的文学大师都与福建有缘,连湘籍洛夫也因为娶了鼓浪屿女儿陈琼芳而理所当然成为福建女婿,福建文化部门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确实也有它得天独厚之处。
据徐学回忆,早在1990年,余光中就告诉徐学,在高雄听到厦门电台选播了他的思乡散文。而我,更是早在1986年就读漳州师范学院期间,就从写作课曾焕鹏老师的口中听到他用标准闽南普通话一字一句朗诵余光中的《乡愁》,曾老师如何讲解此诗我已记不得了,记得的是充斥全诗的“这头”“那头”,对初进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用“坟墓”来比喻“乡愁”委实有直撞到心的力量,再用“海峡”来比喻“乡愁”,又有寓爱国教育于无形之妙,实在让莘莘学子体会到汉诗之动人之感人。因为《乡愁》一诗的普及,余光中成为台湾乡愁诗人的代表,他的诗作被有意无意地归类为“乡愁诗”。
写乡愁诗几乎是台湾前行代诗人的专利,哪个台湾前行代诗人手头没有一组漂亮的乡愁诗?余光中先生的悲哀之处在于,他的《乡愁》太著名了,以至于淹没了他的其他诗篇,就如今天,为着写余光中先生,我把唐捐编选的《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九卷余光中部分24首诗逐一读完,边读边感叹,原来,除了“乡愁诗”,余光中先生其他类型的诗也写得如此精彩。即使同为乡愁诗,先生另有一首《当我死时》更具艺术的表现力。诗曰: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许多论者对此诗有诸多阐述,批评家卞新国认为此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超现实的想像。诗人想像自己的身躯异常庞大,死时能够“睡整张大陆”。所寄寓的意思便是全身心地融入祖国,彻底地拥有祖国。卞新国继续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指出,“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母亲”一词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凝练、贴切而又新颖。“最纵容最宽阔的床”,“纵容”一词是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写出了极度自由舒坦的理想境界。“饕餮地图”中,“饕餮”一词本是贬义,是贪婪之徒的意思,用在此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爱。
是的,相比于《乡愁》,《当我死时》无论诗的内涵还是语言的张力都更为强大,所包含的情感之浓烈也更为震撼人,想想余光中写此诗时年仅38岁,却因为无法生还祖国而恨不能身先死以归葬故乡,其中的无奈和辛酸高度凝炼后又喷洒而出,成此泣血诗篇。
除了乡愁诗,余光中先生还擅长写爱情诗,如果更坦诚一点,我想说成“性爱诗”,余光中的“性爱诗”大抵以“性爱”和“战争”来做对比,令我想起“要做爱,不要作战”(Make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十分多样,有相当一部分与中国古典文化有关,譬如《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譬如《夜读曹操》譬如《松下二题》,等等。
2014-09-14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福建泉州永春人。生于江苏南京,故亦自命为江南人。当代知名文学家,现居台湾高雄市河堤路(高雄市)一带的社区。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美国西密歇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现任国立中山大学讲座教授。著有新诗、散文、评论、翻译等凡五十余种,多篇作品选入台湾、中国大陆、香港及设有华文课程的大学、中学教科书。
《鹤嘴锄》
吾爱哎吾爱
地下水为什么愈探愈深?
你的幽邃究竟
有什么样的珍藏
诱我这么奋力地开矿?
肌腱勃勃然,汗油闪闪
鹤嘴锄
在原始的夜里一起一落
原是从同样的洞穴里
我当初爬出去
那是,另一个女体
为了给我光,她剖开自己
而我竟不能给她光
当更黑的一个矿
关闭一切的一个矿
将她关闭
就这么一锄一锄锄回去
锄回一切的起源
溯着潮潮湿湿的回忆
让地下水将我们淹毙
让矿穴天崩地摧塌下来
温柔的夜
将我们一起埋葬
吾爱哎吾爱
(刊登时余光中的诗作为《双人床》)
[相关链接]
【《海峡瞭望》专栏】
2012年第12期:因为太太的缘故——读洛夫诗作《因为风的缘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pa.html
2013年第1期:抓住生活中诗意的瞬间——读紫鹃诗作《动物生活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y0.html
2013年第2期:她诗中极具先锋意识的书写风格——读颜艾琳诗作《听海子的妈妈朗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6l.html
2013年第3期: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给春天写一首诗——读管管诗作《春天的鼻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vu.html
2013年第4期:他的想像力总是跑在阅读者和常规思维前面——读白灵诗作《目睭金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5fw.html
2013年第5期:中正诗风的写作——读林焕彰诗作《中国,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0x.html
2013年第6期: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简读方群诗作《过儋州东坡书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fo.html
2013年第7期:诗的张默和人的张默——读张默诗作《无调之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ry.html
2013年第8期:“一整座海洋的静寂”——读罗任玲《风之片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7p.html
2013年第9期:夏天就这样被公报私仇处决了——读杨小滨诗作《四季歌·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mg.html
2013年第10期:为了心仪的梦想——读孟樊诗作《九寨归来不看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9j.html
2013年第11期:诗人可以为历史作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5.html
2013年第12期:变造古典,添入现代意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8.html
2014年第1——2合刊:女性命运悲剧的一面——读洪淑苓诗作《女声尖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9o0.html
2014年第3期:一首动人的乡愁诗——读痖弦诗作《红玉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8m.html
2014年第5期:新风格实验的女诗人——读阿芒诗作《打打打打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m.html
2014年第5期:他不会顺着常人的思路去构思写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n.html
2014年第6期:有着浓郁古典中国味的现代——读方明诗作《黄河》
2014年第8期:“他们在那里而我不在”——读叶觅觅诗作《他度日她的如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2k2.html
2014年第9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3y5.html
2014年第10期:余光中并非只写乡愁诗——推荐余光中诗作《鹤嘴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5t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