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并序
(2013-06-05 12:41:08)
标签:
《饮酒二十首》并序陶渊明东晋安琪翻译文化 |
分类: 安琪短诗 |
《饮酒二十首》并序
——试译陶渊明
安琪
序:清闲的日子好像也不见得就快乐,夜越长不快乐就越长,偶然间得到好酒,也就夜夜狂饮。一个人对着影子喝,一个人醉。一个人醉,一个人题词造句,一个人自我安慰,忽然间也积累了不少诗稿,说起来自己都不知写些什么。也罢,就让朋友们记录下来,高兴时翻读翻读吧。
(一)
衰败居住在哪里
荣耀又居住在哪里
二者都无固定居所,或者说
二者经常互换居所
那个在瓜田里劳碌的邵平,还是当初贵为东陵侯的邵平吗?
寒来暑往恰如人间冷暖自有定数
如果你明白此中的规律你接受它
你就是通达事理的人
有什么好不解的呢?来吧,快给我
一杯美酒
你我共饮,从早到晚
你我欢醉,从晚到早。
(二)
善良的人真的有好的报应?
那为什么伯夷叔齐会饿死在首阳山?
(他们可是互相推让王位的好兄弟)
如果做好做坏都一样
那为什么又会留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
(难道话也会是空的?)
呵呵看看荣启期吧
九十岁了还穷得连裤腰带都买不起
扎了一根草绳越发不如青壮年时了
但我现在之所以依然仰慕他的声名恰好正因为
他固守住了一个君子的本性——
真正的君子
无论多么贫穷,也会保持他的节操。
(三)
道德沦落算起来已近千年了
你看每个人都在隐瞒自己的真性情
有酒也不敢痛快喝
好像这样就能保有自己的好名声
人啊,这么重视名声
难道就因为每个人都只有这样一生?
可是这一生又能有多长呢
也不过迅疾如电闪过罢了
心惊吗?胆颤吗?
那些大腹便便形体怠缓的人
他们的成就难道就是
挺着一具行尸走肉的躯体过一生?
(四)
太阳已落山
暮色从大地升起
暮色中孤独飞翔的鸟儿是失去群体的鸟儿
它飞来飞去徘徊又徘徊
徘徊又徘徊因为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
它悲伤地叫着,叫着叫着一夜又一夜
清晨将临它的叫声更加凄厉
如果它就此离开
它能去哪里?
正当此时,它看见一株孤独挺立的松树仿佛收敛翅膀
从远方归来一样。
风劲,叶落,唯有这株松树守住了它的孤独
和绿荫。孤独的鸟儿
仿佛重新出生一般栖息此树
它暗暗在心里发誓
永远要和这松树长相厮守
永不分离。
(五)
有人的地方
就有嘈杂。有人的地方
就有车来车往,马蹄嗒嗒
我把草庐修建在有人的地方却听不到
嘈杂见不到车马
你问何故?无非心远罢了
心离尘世远了
草庐建在尘世也就如同建在偏僻之地了
菊花为我所爱
采摘菊花亦为我所爱
当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我同时采摘到了南山
南山悠然
南山淡远
南山间的云雾,白天和夜晚都是那么美好
南山间的飞鸟,白天相约出去,夜晚相约回来
这里面一定有它的道理
想要细细深究说出个所以然
却又找不到可以匹配的语言。
(六)
“对”与“错”两种判断方式
怎能判断千变万化的行为举止
仅从外表就下“对”与“错”的判断
随声附和说些赞美或诋毁的话
这是夏
商、周三个朝代
的末年人们经常干的事
通达之士是不会这样做的。
唉,我还是学那夏黄公和绮里季
避世引退,不再被那些愚钝之人
的嘈杂之声所侵扰吧。
(七)
秋天的菊花真美啊
一朵在手
便能感知到它的润泽与芬芳
我喜欢看菊花漂浮在酒上的表情
如同忘了尘世烦恼一样一步……
步,走向
远离人世的所在
在那里
我一人一壶,独饮而醉
我醉了,壶也醉了
我和壶,都醉倒在地
太阳落山
一切动的都要停息了
恍然间听到鸟儿鸣叫着冲向它的栖息地
我只想在东廊的屋檐下长啸
长啸,尽情长啸
我的生命在这一刻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八)
东园的草
茂盛时可以遮蔽青绿的松树
可一旦寒冬来临,霜降雾冻
草们便枯萎了身子
凋零无终
这时候你才能见识到松树的青绿
松树的挺拔
我不选择那成片的松林
我只看中这孤独的一株
我愿与它清寒的树枝
它的孤独为伴
和它共饮我手中这壶清凉的薄酒
抚枝眺望
或低首冥想
我生在这梦幻一般短暂的人世中
我不想再被这人世的枷锁牵绊住。
(九)
大清早听到门砰砰响
忙忙的披了衣裳把门打开
恍惚间不知来者是谁
自报名却是山野老伯
老伯心地良善,自备老酒大老远赶来看我
问我为何时运如此不济
“你看你,自命为高洁的隐士
其实穿的是破衣裳,住的是茅草屋。普天之下
大家伙不都在淌尘世的浑水
你又何必独立出众人?”
“感谢老伯对我现状的关怀
但我生性如此,落落寡合
虽然可以放任自己随波逐流,但总归是
违背自己心意更让自己迷惑
你我还是痛痛快快喝了这壶酒
我的生命之车就让我按照我的方向走。”
(十)
回想从前曾经为了求得仕途之名到处行游
最远处竟然跑到东海边缘
道路漫长
道路曲折
道路中,有风风雨雨不宣而至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辛苦的远游
为了熬不过的饥饿?
为了填饱肚子?
其实人这一生所需不多
一点点也就够了
算了,还是回到我清闲的老地方
不要再为了功名到处奔忙。
(十一)
一直以来,颜回都以仁著称
荣于期也因为有德行而为人所知
颜回时常贫困,寿命也短
荣公时常饥饿,直至衰老
他们虽然死后都留下了好名声
但也确实一生都困顿交加
人死后又能知道些什么呢
还是活着时快乐就好
没必要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对待自己的肉体
多尊贵的肉体最终也将烟消云散
也没必要看不起裸露的死者
既然不免一死
既然都要和自然融为一体
这样融那样融
又有什么区别?
(十二)
张长公在当官的盛年突然辞去官职
闭门不出
终老一生不再与世俗为伍
杨仲理回到大泽教书授徒
从此开始他高风亮节的余生
既然已经离别官场便当永别仕途
何必再徘徊犹豫,念念不忘?
归隐吧,归隐
没什么可说的
不要再去考虑世俗的言论,它们永远是靠不住的
还是丢开那些鸡零狗碎的闲语
自己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去处吧。
(十三)
有两位朋友同居住同止息
可是在对待取舍的态度上却仿佛处于两个世界
一个人是常年在醉中
另一个则时时都醒着
醉的嘲笑醒的
醒的嘲笑醉的
彼此间说不到点子上
这一位循规蹈矩显然也太拘泥笨拙
那一位兀然傲世貌似比较聪明智慧
我呢
只想传话给那个醉中的人
天黑了
咱们点起蜡烛接着干它几杯!
(十四)
老朋友们欣赏我
说我有情趣
时不时提着酒壶来找我,要和我大干一场
坐坐坐
就在这松树下,架好树枝,铺上树叶
就是我们的座椅了
还没喝上几杯就都醉了
你一句我一句的
真是七嘴又八舌
也不用再按照礼数,也不管尊卑贵贱啦
大家胡乱斟酒
胡乱喝吧
连“我”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更何况外在的一切?
追名逐利的人迷恋他追逐的名利
又哪里懂得酒中还有另一个世界。
(十五)
家贫
人手又少
一任灌木丛生,荒凉了我的房舍
鸟儿飞翔,形迹显明
对比着寂静小路无影无踪的人影更觉寂静
无边无际的宇宙无始无终
人的一生却连百岁都很难达到
时间啊
催促着两鬓,两鬓又怎能不霜白?
如果贫穷而不通达
岂不有负我崇尚朴素的襟怀?
(十六)
年少时很少与人交往
一门心思都放在阅读儒家经典
一步步走到了不惑之年
停足细想,一事无成啊
好在我始终坚守安于贫困却不改气节的底线
受过冷
也挨过饿
住在破败的房舍里听风呼呼
吹出一阵阵悲哀的声响,看荒草如水
渐渐掩盖了庭院
在夜色中披衣长坐仿佛守护夜色
(其实是被夜色困住)
公鸡为什么还不啼鸣
天为什么还不亮
刘孟公那样的知音为什么不在了
刘孟公不在了,我向谁去倾诉我的所思所感?!
(十七)
幽兰生长在庭院里
含着清香等待清风吹过,清风吹过
她的香就可以随风跑动,清风吹过
她就能凭借清香把她和杂草区别开来。
走着走着
渐渐就走离了最初心中想要的那条路
静下来,问问自己,最初的路在哪里
既然已经明白走岔了路
就应该及时修正
等到鸟儿都被射杀了
还需要什么好弓箭?
(十八)
生性好酒的扬子云却因家贫
无酒可喝。幸亏有一些热心肠的人
时常带着好酒来请他答疑解惑
每当这时
扬子云就尽兴喝酒,尽情解答,掏出的真知酌见
比喝下去的酒还多
偶有闭紧嘴巴不发一言
也是因为问题涉及攻伐他国的不义之事
仁爱的人无论何时
何境都有一颗仁爱之心都能在
说
与不说间
表现出来。
(十九)
往年曾因熬不过漫长
的饥饿而丢弃农具去学习做官,尽管如此
还是养不活家人
还是被饥寒所绑架
眼看着已到而立之年
内心的意志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明白
耻辱的界限
依照我耿介的性子我知道哪里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我这一生只有老死田间才是最好的归宿
时间过得真快啊
十二年转瞬即逝
世事茫茫,歧路众多,以至杨朱感叹
“大道以多歧亡羊,
学者以多方丧生。”
虽然我不像告老还乡的疏广疏受挥金享乐
有一杯浊酒也足以让我内心安润。
(二十)
伏羲神龙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
本真自然离开我们也已经很久了
那位忙乱奔波于传道路上的孔老先生
一生致力于修复这破败的社会,致力于恢复他心目中的
真淳仁义,虽然最终
凤凰未降临
美好时代也未降临
但礼与乐却暂时有所更新。孔老先生仙逝
洙水泗水旁再也听不到他精微奥妙的讲学。
血流成河的暴秦来了
无罪的诗与书被烧成灰烬。
直到汉初,博学的长者勤勉搜集残余的古书
才使六经流传下来。
汉亡后,人们驾车奔走在谋求名利的路上
再一次丢弃了经典大义。
世事无常
我要不赶紧饮酒
岂不辜负了我头上这曾参与过滤新酒的纱巾。
我的这些观点也许是错误的
你爱听就听,不爱听就权当我醉人说醉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