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选刊》2011年第11~12期目录“中国诗歌年代大
(2011-12-31 10:57:2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安琪收藏 |
《诗选刊》2011年第11~12期目录“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及主持人语
》》
05 广博高远的岁月之痕——2011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主持人语
■ 90年代
06 刘阳鹤诗歌及诗观
08 陈吉楚诗歌及诗观
10 陈耀昌诗歌及随笔
12 金洋诗歌及诗观
14 王芗远诗歌及评论
16 毛志刚诗歌及评论
18 木鱼诗歌及诗观
20 潘云贵诗歌及诗观
22 苏画天诗歌及诗观
24 蓑依诗歌及诗观
26 田驰诗歌及诗观
28 徐威诗歌及诗观
30 闫志晖诗歌及诗观
32 尹坚诗歌及诗观
34 真菌诗歌及随笔
36 程川诗歌及诗观
38 丁小鹿诗歌及诗观
40 庄苓诗歌及诗观
42 向晓青诗歌及诗观
44 张琳婧诗歌及评论
46 王思润诗歌及诗观
■ 80年代
48 刘厦诗歌及诗观
50 阿步诗歌及随笔
52 包文平诗歌及诗观
54 陈德根诗歌及诗观
56 陈亚伟诗歌及诗观
58 孙灵芝诗歌及诗观
60 嘎代才让诗歌及评论
62 刘锦华诗歌及诗观
64 马东旭诗歌及诗观
66 铁柔诗歌及诗观
68 王西平诗歌及诗观
70 夏春花诗歌及诗观
72 丫丫诗歌及诗观
74 一束星光诗歌及点评
76 易翔诗歌及诗观
78 殷晓媛诗歌及评论
80 赵亚锋诗歌及随笔
82 周华襄诗歌及随笔
84 祝宝玉诗歌及诗观
86 凹凸诗歌及随笔
88 刀刀诗歌及随笔
90 李成恩诗歌及诗观
92 杨康诗歌及随笔
94 符二诗歌及诗观
■ 70年代
96 吉尔诗歌及诗观
98 傅蛰诗歌及诗观
100 红莲诗歌及评论
102 花盛诗歌及随笔
104 楼兰女子诗歌及诗观
106 宁延达诗歌及诗观
108 蓝子佩诗歌及诗观
110 施施然诗歌及诗观
112 苏若兮诗歌及诗观
114 孙慧峰诗歌及随笔
116 谈雅丽诗歌及随笔
118 俞昌雄诗歌及诗观
120 徐俊国诗歌及评论
122 杨勇诗歌及诗观
124 秀水诗歌及诗观
126 玉上烟诗歌及随笔
128 袁雪蕾诗歌及评论
130 程一身诗歌及诗观
132 青小衣诗歌及评论
134 金所军诗歌及评论
136 郭晓琦诗歌及诗观
138 吴佳琼诗歌及诗观
140 冰儿诗歌及诗观
■ 60年代
142 龚学敏诗歌及诗观
144 安琪诗歌及随笔
146 额鲁特·珊丹诗歌及诗观
148 高星诗歌及诗观
150 李点儿诗歌及诗观
152 沙马诗歌及诗观
154 商器诗歌及诗观
156 石英杰诗歌及诗观
158 小海诗歌及诗观
160 叶玉琳诗歌及诗观
162 殷常青诗歌及评论
164 田禾诗歌及随笔
166 唐成茂诗歌及诗观
168 古筝诗歌及评论
170 宋晓杰诗歌及诗观
172 余笑忠诗歌及诗观
174 孙晓杰诗歌及诗观
176 王鸣久诗歌及诗观
178 车延高诗歌及评论
180 十品诗歌及诗观
182 张首滨诗歌及诗观
184 马新朝诗歌及诗观
186 汤养宗诗歌及评论
188 柏桦诗歌及随笔
192 报刊诗歌诗论选目
广博高远的岁月之痕
——2011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主持人语
编辑工作年年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如果依赖于惯性,就难免产生惰性,少了激情,杂志内容迟滞不前,必将会失去读者,无法把握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脉搏,那将被我们认为是自己的失职。一本刊物,具体到一期杂志,对于编辑来说,可以有不同的编辑思路。牢靠一些,就是多选一些成名的、成熟的诗人发在重要期刊上的作品,这些年来我们也在试图遵循这个既有的简单的方式。而另一种思路则是,冒一些险,将那些已经为人熟悉的,多次上过我们的年代大展的诗人名字尽量减少,更多选用一些在当年出现的,具有潜力,拥有活力,作品新颖,哪怕是略显欠缺和不足,技艺力略显稚拙、朴素的一些年轻诗人。大家会注意到,诗选刊一直很注意这样的尝试,而本年度的诗歌大展,这种意图更加明显。
编辑了九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它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品牌。高质量、大视野、有深度、多风格,一直是我们对这个年度选本的追求和定位,以体现我们先锋、经典、多元的办刊宗旨,使之成为当年中国诗歌发展的简史。当它们带着墨香呈现在我们面前,便又有一群散发着青年朝气的诗人走近了我们。这是我们最感到安慰和欣喜的。
又想到了宋代姜夔的《白石诗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体面、血脉、韵度,与王国维的“境界”说、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一起站在了诗歌美学理论的最高处。文字几乎是唯一不老的东西,而我们会老。写诗这东西,别总想“哪条路才是自己应该走的”,没有一条路绝对准确,许多条路都对。由着心性。至于“多写的是个人的感受”,谁都是这样,这没有什么错。我们始终在强调:不拒绝宏大也不拒绝私密。不拒绝公众情感,更不拒绝个人情感。
许多新诗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姓名的交替,见证着中国诗歌的发展。一些优秀诗人逐渐退出大展不是由于他们作品的欠缺,而是由于年轻诗人的成熟。我们从两千份电子稿、纸稿,还有新诗集、文学期刊、民刊、网络中选取了稿件。按照编选程序,初选小组首先从来稿中选出260位各个年代的诗人作品,在此基础上,二次筛选选出120人,最后,选定了92人的作品。直到最后一次校对时,我们还对一些优秀的诗稿反复斟酌、衡量。
近年来的优秀诗人太多了,为弥补遗珠之憾,我们将把本期中没能刊发的优秀作品,在明年第一期的“中国女诗人作品专号”,以及之后的“中国九十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专号”、 “最新力作展示”、“博客诗选”中推出!
关于今年诗歌的盘点文章和许多崭新的栏目,也将在明年奉献给读者!
祝大家岁末愉快!
201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