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 <wbr>陈陟云诗歌研讨会侧记 [转载](转)湛江新闻网: <wbr>陈陟云诗歌研讨会侧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漫步云端,仰望诗人
陈陟云诗歌研讨会侧记
2011年12月09日 22:51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梁妙施 陈燕敏
欢迎订阅湛江日报手机报发送短信11至106585728定制,每月5元,一机在手,时刻掌握湛江新闻
[咪客报料] 湛江日报
3336116 湛江晚报 3360000
得知21世纪中国现代诗歌第六届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而且当中还会举行陈陟云诗歌研讨会,湛师学子显得格外兴奋。对于很多湛师学子来说,之所以对陈陟云特别感兴趣,是因为他曾就读于湛江一中,是从湛江走出的北大才子,也是广东当代优秀的诗人。11月中旬,在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周末读书会上,通过研讨陈陟云、安琪和黄礼孩的诗歌,湛师学子更进一步了解了陈陟云。
对陈陟云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陈陟云是1980年湛江市第一中学的文科状元,他以湛江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大学里面,因为对文学诗歌的热爱,他经常会逃掉专业课去独自搞诗歌创作,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成为了广东佛山市的一名法官。按照常理,法官从事的法律事业是刚硬冰冷的,与感性灵动的诗歌创作实在挂不上钩。但是,陈陟云却说,诗人是本色,法官是角色。他认为,法官要用人文情怀去看待世界,温暖世界。湛师学子已经迫不及待走近陈陟云,去细品他的诗歌,欣赏他刚柔相济的人生品格。
12月3日晚,在当代诗学专家的带领下,湛师学子惬意地漫步于陈陟云的诗歌的美妙意境中。每一位诗人、评论家翻开手中的《梦呓》,细读、精读,将陈陟云诗歌的艺术空间次第打开。“他的法官生涯属于白昼,法律的世界;夜晚则属于缪斯,属于诗人的他……”他是如何从容地穿行于楚汉两界?评论家唯有通过诗歌中字里行间解读陈陟云。诗人间的讨论总是充满着激情、诗味、深思的。“像鹰一样俯瞰,却无鹰的翅膀”、“把风月无边的剪影,贴在玻璃上……”尽管每人发言仅有几分钟,但简短的言辞中有丰富的信息。广东著名诗人黄礼孩陈述了与陈陟云交往的历史,指出了陟云的诗歌在最近几年的较大突破,说着说着,他还忍不住朗朗读了几首诗的片段。70后的他直言,陈陟云的诗歌语言刚劲而优美,巧妙地营造出酣畅而温暖的诗世界。《喀纳斯河》是本次研讨会热议的作品,繁复的意象,多重的内涵,“对彼岸诱惑的追逐,车与人,现实与理想……”著名诗人安琪认为,这首诗歌可以视为当代诗歌的经典,当然许多更多的阐释与确认。而90后的我们听着听着,陶醉了,仿佛漫步于云端……
从《梦呓》、《雨在远方》等作品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从诗中横空妙笔中,感触其诗歌的成熟和佳境,赞许其身上潜藏和勃发的诗歌精神。广东诗评家赵金钟教授读着《英雄项羽》中大气磅礴般的词句,指出这句里行间显现出的空灵、凄美的美学意境。也有人谈到了陈陟云诗歌尚待改进的地方,来自长沙理工大学的诗评家易彬认为,诗歌需要一定的留白,含蓄的语言会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陈陟云的几首诗似乎还可以写得更精短些。这也让湛师学子从中学会了很多诗歌创作的技法。
陟云,本意是登上云端,陈陟云在诗歌道路上不断前行、勇攀高峰的举动,或许是对其名本意的一种求证。湛师学子怀着崇敬之感,倾心聆听评论家的精彩言说,也静静地仰望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