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观青海湖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间代辑 |
8月9日,晴。6点叫早。早起,洗漱,泡茶。就餐。7点45分出发,穿过西宁城区,上高速,沿途高原风光。视野辽阔。清真寺、道观、佛庙均在青海有所坐落,可看青海人胸襟之宽广,如同接天连地的美丽草原。
“八月青海湖边有菜花。金黄黄的一片,真的好看。”燎原是青海人,曾在贵德插队当过知青,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小麦、青稞、索玛花、向日葵、杨树和柳树,一个个美丽的植物话题从他口中涌出,牦牛、羊群、骆驼在车窗外一次次出现。车过湟中,见到了著名的多巴国家体育基地,那是中国长跑、射箭和自行车优秀运动员的摇篮,“青海人为此感到骄傲”。一片苍凉的山原景象进入眼帘,“那就是昌耀当年生活的地方。”燎原说。我们聊起了昌耀的诗歌。在我看来,昌耀的诗歌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跟他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那是一种纯粹的、极其艰苦和寂寞的流离生活,诗人在那样独特的悲壮环境下,获得了天地间生命最本真的感悟和最透彻的情怀,他的诗歌语言由此落地有声,拥有高密度的元真品质,坚定、刚毅、透明,剥去了那些多余的、虚浮的和无用的华丽,他获得的是诗歌最原始的抒情密码,沉淀于宗教般的怜悯悲情的倾述基因,他已经穿越生命的苦难荒地,站在月亮的高地回过头来检视他所经历的一切,因此他的作品成为一个时代诗歌在人生终极体验方面的卓越标志。燎原认为,正因为昌耀拥有着极端的生存经历和方式,有着极度孤独的情思状态,所以他才更加渴望从诗歌中求得解脱。我们由此还谈起了周梦蝶的诗,同样是在不可复制的景状中,诗人获得了独特的诗意和诗性,只有他们的心灵能够体悟其中的奥秘,形成文字,其后来者再也没有克隆的可能。
一路谈着,兴奋,滔滔不绝。窗外不时掠过一片片油菜花地,在淡青色的草上显出另外一种娇艳的本色。可惜没停车,照不成相。行程一半,车队才在路边停,放松一下。阳光非常明亮地照射着高原,极其耀眼。下车,即遇埃及诗人赛义德.顾德和澳大利亚诗人欧阳昱,他们都会汉语,合了个影。三位外国诗人在路边交谈,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用了手势请同他们照相,即得充许。稍事休息,继续车行。
10点半到达青海湖半岛,那是我们的参观游览地。沙滩,湖水,晴空,“真的是一片海水啊!深蓝色的波浪!” 阳光真照下来,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开始埋怨自己怎么没想到带墨镜来呢。诗歌节给我们发了一顶白色遮阳帽,我把它放在了宾馆的房间。后悔啊。“看来你杨然没有到高原的经验。”说得是呵。只好硬着头皮迎接紫外线特别强烈的阳光,也只能如此。与倮伍拉且合影。逆光,脸部很黑。略微有了点高原反应,走路时有了点急促的感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不适。
诗人们纷纷涌向深蓝色的湖水边。“抓紧时间照相!”我与凸凹有约,互相照顾。先后与法国诗人让-巴帕蒂斯特.帕拉、欧阳江河、日本诗人高桥睦郎、树才、路也、唐晓渡、杨志学、李笠、安琪、灵焚、宋琳、马学功等中外诗人合影。“四川老乡,我们来合个影!”叶延滨在湖边召唤,把欧阳江河、凸凹和我召在了一起,“哪里冒出个四川老乡哟!”笑语翻天。最高兴是跟北岛合影,非常愉快。
午餐在半岛的游客区进行,自助餐。热,找地方遮阴。看见了边有藏红果,买来一袋,请遇到的诗人品尝。分别与诗蔚、谯达摩等诗人合影。最难忘是跟多多照相,笑嗬嗬了好久。太热,找阴凉坝乘凉。终天在观景棚找到一处,坐下。忽然背上一阵碰撞,“哎呀”,掉头一看,是晓音。“背靠大树好乘凉。”她说。有人趁机为我们拍了一张“诗歌蜜月照”。
天空高远,辽阔,青海湖面蓝波闪闪,咏叹的话儿坦坦荡荡。有风吹来,凉爽。“高原的天空太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