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丑石,陪着我们往前滚啊
(2011-06-15 17:37:33)
标签:
转载 |
分类: 安琪转载 |
闽东让我向往,那里有海,有中国最美的海湾,更何况,那里有个“丑石”,有一群我没见过面的诗友。
忘了从哪一年起,我每年都会收到《丑石》诗报,后来改刊,我的诗也入了其中,一发竟然八首。2011年“丑石诗会”在霞浦三沙镇举办,原因我是知道的:“丑石”是从“三沙”淘出的。我还知道,掌门人刘伟雄、谢宜兴堪称一对好搭档,不然,如何将一个诗社延续至今26年?
但我直到去年,在闽江源诗会上,才见到了刘伟雄:一个高大雄壮的男子汉。他的创作既多又好,行走西北,边走边唱,传为佳话。就在诗会当月,《福建文学》刊发了他《家园》组诗。这次抵达三沙的台胞公寓,一眼就认出了他,寒喧过后,他介绍了两位女子:我妹,一个爸生的,一个妈生的。霞浦县文联的刘主席确实是他的妹妹,做后勤,当向导,忙得人影闪来闪去。
相比之下,因是同行,我与谢宜兴早饮了好几场酒,甚至几次潜入他的办公室,坐等饭局开张。他的《我一眼就认出那些葡萄》,感叹乡村女子进城打工的生存境况,沉郁悲悯,获得多位诗评家的好评,汤养宗说,宜兴拥有那些葡萄的初夜权。宜兴认为,写诗更多是获得快乐,想有好诗流传下去,太难了。但他笔耕不辍。这次诗会,伟雄在三沙,宜兴在福州,呼应着筹备、调度,可谓配合默契,人道是一对“好夫妻”。
“媒人”是郭友钊。他与《丑石》的刘、谢两位主编都曾是同学,将他们牵连之后,他退而去写科普作品了。这位老地质工作者,谦和,友善,知我来自三明,便向我打听我的同事、他的旧时同行绿笙,让我感动。
俞昌雄则让人哭笑不得。他早年写散文,当编辑,后来愤而写诗,竟然也一样遍地开花,网上每有目录贴出,时常见到他的名字。去年,他发诗近三百首,没有重复的。朴树林说,多年不写诗了,昌雄把我激了出来——朴诗人,原名叶发永,诗句素净,言简而意丰,这次初见,便知是个性情中人。他曾访问我的博客,一见面,彼此熟矣。
再说昌雄:我首次见他是在几年前了,这次先在福州会面,午餐时他侃侃而谈,大意是到了三沙,在座的可要小心了,他将一一摁倒。当晚,他与其师汤养宗一起出场,意气风发,推杯换盏,果然一派豪放气度。他放眼全局,逮住中午举起啤酒杯只呡了一小口的傅翔,说是干脆三两下先把他喝倒算了,于是乎,拉住他啤酒、白酒夹击,后来提议:索性连饮三大杯58度白酒。第二天早餐,独独不见昌雄,只见汤诗人端了早点送上楼去;上午采风,仍不见昌雄,听说他还在床上——酒桌上,话多,酒也必多,教训啊。
不过,让我惊奇的是,安琪少语。这位在诗坛风风火火的漳州籍女诗人,创出个“中间代”,近期在腾讯微博上主持短诗接力的微点评,转播量数以万计!我原以为,在这诗会也是风暴中心,然而,她陪着她的女儿小安琪、小诗人,私语些什么,几乎没与诗友交谈,相当安静。
闽南的冰儿也文静,一袭旗袍,素雅质感,如她近期的诗。我在三明见过冰儿,惊奇于她的才气,出手快,诗质好,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但她说,写得太顺手了可能不好,慢,是符合诗写规律的。
同样安静的还有吴谨程。晋江的这位《中国诗歌民刊年选》的主编,我也是第一次见面:玉树临风,谦谦君子。他以闽南话朗诵《大海,我永生永世的爱情》,笑得我喘不过气来。他说,明年的民刊年选将有民刊简介和照片,扩开本,改双栏,决心越编越好。
丑石,好就好在诗写与评论并重。他们有个专职评论家,名叫邱景华,为了一个诗人,乐以洋洋洒洒数千字解读、评说、推介。这次见面,更觉他是做学问的:沉潜、内敛,专注于诗学的辨析与积累。而今,年轻的许陈颍步入诗评界,观点尖新,出语锐利,助推丑石持续往前滚动。
汤养宗帅气、英武,走到哪里,哪里就波动。这位早年的海洋诗人,如今转向心海,越写越自如。他的相片上的那部著名胡子剃了,依然豪放,爽朗的笑声不时爆发,与我一见如故,频频举杯劝饮。他自称无门无派,对诗歌写作强调原创性,认为重复自己或仿写他人,都属于手淫自慰。
叶玉琳也是初次见面,她的先生周宗飞,是诗人、编辑,与我同行。叶诗人刚出了一本诗集《那些美好的事物》,便索要了一册。她的诗依然明亮、温暖,多了些柔美质地。
另一位福州女诗人,名简梅,即陈晶,自称梅姐,江湖人称“梅花”,博客名“一剪梅影瘦西风”,不知何以梅完梅了。爽朗,大方,而却回避了诗会的座谈发言、诗朗诵,临别时惊呼:哎呀,还没和你合个影呢。
在诗会上,遇见三位八零后诗人。省文学院的陈让是在三明认识的,当时参加海峡两岸范方作品研讨会,他负责记录整理,与我有过接触,是个很认真的好小伙。他瘦高个,端起相机时,那神态显得神秘。福州的三米深只在论坛上见过,他的个性签名是:挖个坑,把梦埋在三米深的地方。这次他回答王光明老师的提问,说了“三米深”的来历:一米太浅,只埋了下半身;两米埋住了全身,但还出得来;那就三米深吧。他的诗越写越好,时在刊物上读到。巫小茶乃是笔名,她姓李,因喜爱巫术及茶而取此名,有诗意。这位现在深圳的动漫业人士,活泼、无邪,诗有气场。印象中与简梅粘在一起,有个性,在天湖景区的山岗上,迎着海风浓雾,以身试飘浮,逗得张炯、王光明两位学者也开怀大笑。
说起夏东海,我是不认识的,而他的笔名探花,耳熟能详。他的诗风洒脱,诗想出人意外,如同他的摄影作品,角度新奇,构思别致。他少言,忙于摄影,我不知其名,整个诗会期间没与他说过一句话,是为一憾。
此外,到会的还有陈孔屏、张斌、游钉玲、邦邦、齐齐、林林、文佳、王静思……
当然,在闽东,还有我仍没见过面的优秀诗人还非、伊路、游刃、闻小泾、空林子、阿角……
最后说说傅翔。这位专业评论家,属连城客家人(奇的是闽西尽出评论家),我与他在尤溪县联合笔会相识,这次重逢已是老友了。他认为,伟大的作品中,都有一个大大的“我”。也就是说,作家必须把自己放进作品,就像俞昌雄喝酒,把自己喝倒。
哦,就此打住。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丑石,陪着我们往前滚啊!
2011.6.13于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