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话小品之37:十二则
(2011-03-27 16:04:42)
标签:
现代诗话小品十二则福建三明昌政繁复安琪文化 |
分类: 人论安琪 |
【按:做这样大规模的赏析需要的是才力,还有为人作嫁的善心。昌政兄这一系列坚持已久,去找找,也许其中有你http://blog.sina.com.cn/u/1216488787——安】
有人说,取消比喻。这是极端的也是未必优良的观点。比喻无罪,关键在于取喻是否新锐。平子的《刀》如下:
一把刀
横在茶几上
就像我横在床上
不锋利
但也
不失锐气
刀横在茶几上,我横在床上,二者有何相似之处?将“刀”喻为“我”,当然“不锋利”,这是对“刀”的贬抑,然而,“不失锐气”之说,是发现,是褒扬,是对“我”的精神状态别开生面的自许。取喻,两者相距要远,越不相干就越能出奇制胜。
《妙笔》
读过不少《墓志铭》,多不足以成志、成铭。志者,记人;铭者,颂人。两者结合,言简意丰。李聿子创作的《墓志铭》,堪称妙笔:
下面的这个人
一生跌过无数跤
都爬起来了
这一次
他跌断了呼吸
前两行记人:一生坎坷;后三行为铭:抗争不止,死而后已。仅仅五行,概括了一生,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妙哉!
《意味》
意味深长是好诗的标准之一。意味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个别字词的恰当使用。江一苇的《无题》,以滴水不止来表达“我想你”之绵长,相当巧妙: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
此刻
我想你
水龙头一滴滴往下滴水
不舍昼夜
不过,依我看,如果第四行改为“水龙头一滴一滴往下漏”——“漏”,暗示岁月在流失,则多了“生命苦短,想你尤烈”的意味。
《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的表现手法,运用于诗歌创作,戏剧性强烈。这是魔头贝贝《创作者》:
一个露水的人坐在晚上。
鲜艳在褪色。
他眼底的键盘,有时响几下。
一次性的悲哀。啪。
像一罐啤酒被打开。
“露水”灵动,以喻作者有情待抒,接着却写“褪色”,暗示创作之难。然后实写创作境况:动脑多于动手。“一次性的悲哀”,既指创作的不可复制性,也指作品表达的局限性。“啪。”是对“一次性”的具体化,“像一罐啤酒被打开”,寓意作品的完成和难以完全表达的悲哀。
全诗波折起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敬仰》
面对辽阔、深远、崇高、壮丽的景象,人类往往几近失语。王鸣久《在西藏雪域仰望蓝天之蓝》说:
万蓝之蓝,蓝为一象,
——你滑蜕了世界上一切衣裳,
蓝得使我绝望。
在这样的大蓝里,连上帝
也不会拒绝死亡。
而我,是唯一的杂质,
只能走在一滴水里,继续流浪。
天蓝得使人绝望,让人自感是“唯一的杂质”,无处安放,只能去流浪。以自卑、自愧、自弃表达敬仰之情,相当别致。
《动感》
诗的速度要快,快速转换,充满动感。馨儿的《渴望》正是这样:
请以拥抱的姿势让我安全
请和我一起去看海
看它宁静的样子
想起一些往事,一起笑出泪
如果思念杀害了睡眠
柠檬味的夜色
将从马蹄下席卷而来
突然有大醉的心情
我将一湖碧水举成一只银杯
从里面日日吸吮你
《想象》
关于下雨,能有什么好想的呢? “天破了”早有人说,“倾盆”更是夸张了,而诗人再见康桥在《雨越下越大》写道:
天空像一面倒扣的海
被一张看不见的大网
网着
雨点,雨丝,都是从那里
漏下来的
一定是网不够结实
一定是,某个部位破了烂了
雨滴越漏越大
雨丝越漏越粗
变成了现在的鞭子
抽打着这个世界
2010.09.07
竟然把天空比作倒扣在大网里的海!于是,雨越下越大,就有了合理的解说,惊奇然而可信。当然,“网着”改为“兜着”,或许会更好。
哨兵的诗值得一读:疏而不空,质而有味,尤其善于突变,寓峭拔于平易之中。他的《织渔网》相当奇妙:
整个晚上那个老人都坐在星空下
织一张网
熏光中我总算学会了这门手艺
去对付世界的线头
坐在星空下织一张网,多么富有哲学的意味:天再大,不也一网打尽?当然,用它去网住星空,细碎的星光无妨漏下吧?一个老人的淡定,足以教会我从容:世事纷杂,先要找出它的线头。
《简约》
诗之简约,竟至于无可再增减一字!我说的是王妃的《某日——致**》:
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想你。
阳光正好
石头沁凉
我,在冷暖之间
最后一句是诗眼,也是核。反推上去,我坐在阳光与石头之间,所以,身处“冷暖之间”;“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想你”,那么,这既冷又暖恰似此时的心境。全诗顺着写来,由实及虚、诗意渐丰。用笔简约,在于直取顿悟。
《繁复》
在短诗中繁复是冒险的,安琪的《七月回福建的列车上》实现了这一野心:
列车驶过时
窗外的山,山上的草,居然纹丝不动
寂寞啊
寂寞,寂寞离我不远
就在车窗外。
写“窗外的山,山上的草”,看似罗嗦,实则由大及小,以细微者在列车轰然驶过时的“居然纹丝不动”,写出了呼而无应的冷落境况,从而引发关于寂寞的慨叹。连用三个寂寞,再次点到窗外,即:“窗外的山,山上的草,居然纹丝不动”,可谓繁且复矣,但是,唯其如此,寂寞才是可感的。诗人从强烈的对比中发现诗意,又将这对比还原为初感状态,让读者亲历了诗意的获得与表达的过程。长短句错落的节奏,契合了情感的起伏。诗有破空而来,嘎然而止的粗张之美。
《童真》
管党生写诗总能出人意料,他的《停止》写道:
个头和爱情
还有对于世界的看法
一起停止在16岁
16岁,意味着未成年,停止在16岁,就是说不长大了:个头、爱情、看法,都保持着天真、纯净和孩子气。这是以对童真的守护,实现对成年世界的批判。
《实与虚》
虚实相间是写诗之道。一个叫作“南方的弃子”的青年诗人,善于虚实之间挥洒才情,诗有脱俗之气,他的《瓦罐》只有两行:
像盛满了老穷人的酒盛满了酝酿盛满了泉水和米粮那样
盛满了醉
随手拈来,拈连成诗,其秘密在于由实而虚,即:由酒而醉,之间加入了酝酿的过程,诗意就不止于盛酒之“盛”了——事物的转化,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