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海》杂志2010年12月号刊登诗人导演杨义巢专访

(2010-12-27 18:06:15)
标签:

台海

厦门日报

年月

诗人导演

杨义巢

专访

文化

分类: 安琪收藏

《台海》杂志2010年12月号刊登诗人导演杨义巢专访《台海》杂志2010年12月号

 

“这是一个比较缺乏诗意的圈子,在娱乐圈我自认为是最有诗意的人了。”导演杨义巢有着诗人的率性和洒脱,在复杂的娱乐圈中纯属异数。

 

诗人导演杨义巢:屈原活到现在就是老巢

/本刊记者 甘丽红

他是诗人,长发飘动,总是用最真挚的方式解读生命、感悟生活。

他是导演,率性自信,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中坚持着诗人的本色。

诗人、导演,杨义巢用镜头谱写着别样的诗篇。2006年的一部《画家村》让世人看到了隐没于高楼大厦间的艺术空间,而近来的新作《兵团往事》,老巢又把观众带到了解放初期的激情时代。老巢是杨义巢的笔名,关于执导电视剧的初衷,他直言不想冷眼看世界,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影响更多的人。诗人对生命总有唱不完的歌,寻找生命的本质,追求作品的艺术质量,老巢说这是他区别于其他导演之所在。

诗人是他生命的底色,而导演是他实现梦想的一部分。阅读剧本,遴选演员,指导演出,诗人导演有何特别之处?导演和演员如何相处,荧屏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本刊带您一同走进诗人导演杨义巢的诗意生活。

 

观众看了你的作品是更热爱生活,还是越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呢?

《台海》:您执导的《兵团往事》一直受到媒体的关注,您拍这部戏的初衷是什么?影视是导演的艺术,您是如何选剧本的呢?

杨义巢:《兵团往事》9月份就已经顺利杀青了,现在正在做后期制作,预计明年春天可以跟观众见面。选择这部戏,我想用我的方式去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到底缺的是什么?建国初期物质条件极度艰苦,可是从那个时期的老照片、纪录片上看,人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可是为什么人们的表情更多的是茫然。这就是信仰的问题。我希望用作品来呼唤更多的朋友把我们丢失的信仰寻找回来。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更多依赖于剧本,好剧本是电视剧成功的一半,导演的第一关,就是从一堆剧本中找出好剧本。影视作品是精神食粮,不能只迎合某个人的口味,而应该讲究营养价值。一个好的制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观众看了你的作品是更热爱生活,还是越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呢?

《台海》: 许多导演考虑更多的是观众买不买账的问题,您在选择剧本的时候也会考虑收视率的问题吧?

杨义巢:现在很多片子都是迎合市场的需求,比如《潜伏》火了,就有一大堆的谍战片出炉,如果一味迎合观众的口味,难道不怕观众会倒胃口吗?一道营养价值高的菜,要受欢迎、肯定,首先得保证这是一道好吃的菜。我们也有收视压力,在注重营养价值的同时,也会把作品拍得精彩。但我认为制作者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和自信,不能一味地跟着观众走。

《台海》:好的剧本离不开演员的演绎,在选角方面您有什么考虑?

杨义巢:只要是好演员,即使别人觉得他不适合这个角色,我们都会大胆地去用。

《台海》:在您的眼中,好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杨义巢:我觉得一个戏好又敬业的演员,无论演什么都会让这个角色活起来。像《兵团往事》中的主演涓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不仅戏好,而且人缘也很好,我们都说她“德艺双馨”。在拍《画家村》时,香港演员吴启华对大陆艺术家的生活并不熟悉,选择他来演绎一位艺术家,虽然有点冒险,但他的敬业和专业还是吸引了我,在这部戏中,他的表演很出彩,演活了这个角色。

《台海》:很多人觉得有“腕级”演员的加盟,电视剧的收视就有保障,您怎么看待这种想法呢?

杨义巢:“腕级”演员确实有着市场的号召力,但如果认为有腕儿加盟,电视剧就能火,这样就错了。事实上,国内的“腕级”演员报价太疯狂了,有些男演员的报价已经高达每集30万,如果男女主角都是大腕,整个投资的1/2就都给他们了,这样花在其他方面的钱就少了。虽然我希望我的作品也有“腕级”演员的加盟,但我不会牺牲团队的制作水平去请腕儿的,因为一个制作粗糙的作品,即使每个人都是大腕,电视台也不会买账,观众更不会认可。作为制作者,如果有胆量和信心,那他就敢用观众不太熟悉的演员。说到底,无论是剧本的选择还是演员的选用,都是制作者自信心的体现。

《台海》:未来您在影视方面有什么期许吗?

杨义巢:我希望有一天能拍电影。还有一个想法,希望能跟台湾方面合作,拍一部属于两岸的电视剧。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去过台湾,也许是我跟台湾的缘份还没有到吧!至于我的作品能否得奖并不重要,得奖不是我的目的,观众的口碑最重要,未来希望能拍出更多好的作品。

 

在缺乏诗意的圈子当最具诗意的导演

《台海》:诗人跟导演的跨度有些大,是什么契机使您走上执导之路的?

杨义巢: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棵树的话,在40岁之前,我可以努力向四面八方伸展我的枝杈,而40岁之后,我觉得人生就进入删繁就简的阶段了,我希望用剩下的时间来创作,写诗、小说或者剧本,拍电视剧、电影或者纪录片。其实写诗和拍电视并没有太大的跨越。诗人不是一种工作,他是生命的底色,可以活到老写到老,而导演是一项体力活,总有一天我会告别它。现在是我状态最好的时候,我可以用镜头写诗,把我对诗歌的抱负、理想、对生命诗性的理解贯彻到作品中。

《台海》:您说导演是一份体力活,拍戏的过程中应该很辛苦吧!

杨义巢:是的,我们在拍《兵团往事》时,就在烈日之下、荒漠之上拍戏,连探班的记者都说这是2010年最苦的片场。在拍这部戏时,我就瘦了10斤。而且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新疆给我的礼物——晒伤的疤痕。

《台海》:诗人的气质对您的作品中有什么影响呢?您的作品中是不是比较有诗意?您的剧组跟其他的剧组有什么不同吗?

杨义巢:一个伟大的导演,本身就是一个诗人,他们作品的底色就是有诗意的。但如果在影视剧中诗意泛滥的话,肯定不会是好的作品。电视剧是拍给观众看的,它首先是通俗的,而且它也受到剧本、资金、演员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像诗歌一样尽情地创作。所以我的作品不是诗意特别浓厚的,而是有所克制的,就如你可以写诗,但不能像诗歌一样地生活。

在拍戏过程中,导演的任务更多的是让大家保持好心情,我们的片场气氛很好,我觉得从导演到一个普通的场工都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我们会给演员、工作人员过生日,遇上节日的时候请剧组的所有人员吃饭。《兵团往事》杀青的时候,我们就在草原上,买了一头羊,大家坐在一起烤羊肉,就像朋友、家人一样谈笑风生。

《台海》:导演的经历对您的诗作有何帮助?

杨义巢:在执导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感触,这些经验、感受都会增加我生命的重量,从而影响到诗歌的创作。我不像一些诗人把自己关在家里,不管世事,而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体会这个时代的幸福和痛苦,从而让我的诗歌更有力量。

《台海》:在娱乐圈中是否有很多像您一样的诗人导演呢?

杨义巢:这是一个比较缺乏诗意的圈子,在娱乐圈中,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自认为是最有诗意的人了。

《台海》:很多人觉得绯闻越多,知名度就越大,您是怎么看待娱乐圈中的绯闻的?当您遭遇绯闻时会怎么办?

杨义巢:在娱乐圈待久了,就觉得绯闻是娱乐本身的需要,如果失去这一部分,可能大家也会觉得没劲吧!之前,我在拍《画家村》时,也有一些绯闻,后来事实证明那只是绯闻。对我而言,自己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一个导演,我会尽量避免绯闻。但如果别人闹点绯闻的话,我也会一笑了之。真正的知名度不是靠绯闻获得的,绯闻就像一阵风,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各领风骚三两天的事炒一炒就没了,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让大家真正敬佩你、记住你。

 

一个人看待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他是不是一个诗人

《台海》:1993年您离开了故乡到北京发展,可为什么您的博客中说到“在故乡我成为没有故乡的人”呢?

杨义巢:1993年我受邀参加“全国探索诗研讨会”,第一次到了北京,就爱上了这个城市,这里很符合当时我所希望的“混进人间”的生命定位。转眼17年过去了,我到过许多地方,但还是北京让我觉得踏实。北京是一个大气的城市,她会包容你,在这个城市怎么活都有道理,而在家乡不一样,要活得让你的亲人觉得有道理才行。在我的脑海里保留着对故乡的清晰记忆,而每次再回到故乡时总是发现她再也不是记忆中的故乡,所以说回到了故乡反而失去了故乡。

《台海》:您是诗人、导演、制片、主编,这么多重身份,您是如何协调好其中的关系的?

杨义巢:我希望自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尽量地多一层身份,因为各种身份带来的体验,可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这也是拓展自己生命疆土的一种方式。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当官,为一方百姓服务呢!

《台海》:您说过导演是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您的梦想是什么呢?

杨义巢: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一位领袖人物,后来我一直按照这个梦想去塑造自己,成为对这个社会帮助的人,用作品去影响更多的人,希望能在这个时代烙下自己的痕迹。这有点不自量力,但我会努力去做,也许我不能实现它,但我一直在接近它。

《台海》:在这期间您遇到过困难吗?

杨义巢:我一个外地人,在北京这个地方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遇到困难时,我会保持一颗从容心,解决不了的,要学会回避,不要跟自己较劲。而压力大的时候,我通常会跟朋友一起喝酒、唱歌,宣泄一下。

《台海》:和您一起喝酒的大多是诗人吧!

杨义巢:不是,我更喜欢跟我认为是性情中人的人喝酒。事实上很多诗人并不具备诗人的心胸、胆识,事实上一个真正的诗人并不需要作品来体现,他可以不写诗,但要很有诗性,一个人看待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他是不是一个诗人。

《台海》: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对您来说酒也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方式之一吗?

杨义巢:我喜欢酒,因为它可以让你的生命保持一种弹性。但我不大相信这话,酒喝多了,是写不出诗的。而且灵感是不需要寻找的,一个诗人只要时刻准备灵感的光临就行了,写诗就像吸毒,一旦上瘾终身难戒,真正的诗人不需要坚持写诗,他只会努力克制不要每天写诗。

《台海》:您在诗歌和电视剧上都有不俗的成绩,一路走来,谁对您的影响最大呢?

杨义巢:我还谈不上成功,只能说还在奔向成功的路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多靠的是自己。我没有偶像情结,如果有的话只能说是屈原、曹操等古人。他们活得比较有情怀,虽然大家认为他们是重要的诗人,但写诗不是他们生命的主要部分,他们毕生都想通过政治去改变整个社会。我是诗人,我的镜头是当今中国最具情怀的,可以说屈原活到现在就是老巢。

 

 

人物名片:

杨义巢,笔名老巢,诗人,影视编导。出版诗集《风行大地》、《老巢短诗选》、《巢时代》等,所拍摄电视专题纪录片《永远的红烛》、《走进敦煌》、《当年的光和色彩》等曾获政府星光奖。近年来执导电视剧,是《画家村》的编剧、导演、总制片人,《兵团往事》的导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